上海出新規助“海歸”創業 啟動三級資助網絡
缺乏啟動資金,是許多“海歸”回國創業必須面臨的一道坎。這個尷尬有望在明年初的上海得到緩解。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根據12月4日發布的《關于鼓勵留學人員來上海工作和創業的若干規定》,上海將設立市、區縣、創業園區的三級資助網絡,為回國創業的“海歸”提供資金支持。
這三級網絡包括:市里設立專項資金,用于高層次留學人員來上海創業、工作、短期講學的資金資助和有關補貼;各區縣政府可相應設立必要的專項經費,支持高層次留學人員來滬創業和工作等;有條件的留學人員創業園區可引進和建立若干專業化風險資金或創業資金,為留學人員提供創業資本支持和融資擔保的種子資金和擔保資金,為園區內企業在吸引國際創業投資和爭取上市等方面創造條件。
同時,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留學人員創業園區的扶持力度,要建立留學人員創業園區高新技術項目的評估機制,選擇技術含量高的企業進入創業園區,使其真正成為留學人員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和創新科研成果轉化的基地。
據了解,目前來上海工作和創業的留學人員達5.6萬余人,約占全國的1/3。上海共有浦東張江、嘉定等10個留學人員創業園區,留學人員企業3100余家,投資總額超過4.4億美元。
嘉定留學人員創業園區是國家級留學人員示范園區,幾年來累計吸引了390多家留學生創業企業,去年納稅約1000萬元。該園區留學生辦公室主任陳哲表示,園區目前采取了一系列的方式資助“海歸”創業,包括減免房租、提供融資擔保和創業指導。不過,該園區一位負責人表示,園區作為國有企業,承擔著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使命。同時,作為企業,他們也必須考慮利潤,給“海歸”創業提供融資擔保,有著一定的風險。
在資金支持方面,除了引進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專項資金以外,今年上海還設立了“浦江人才計劃”,上海市人事局和上海市科委共同出資人民幣4000萬元,向201位留學回國人員提供了10萬至50萬元不等的“第一桶金”。
上海市人事局局長毛大立表示,從上海的建設目標來看,現在留學人員數量和人員素質都還不能達到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需要更多的留學人員加入到上海的建設當中來。特別需要在汽車等先進制造業和金融、物流、會展等現代服務業領域的高層次留學人員。”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