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合作聯盟化解青年創業瓶頸 “我再也不用三天兩頭往銀行跑了。”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世紀陽光紙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東興感慨萬千:“企業這幾年發展比較快,跑周轉、跑貸款成了我這個總經理的主業……現在‘聯盟’把這些事全包了,我也可以專心搞經營了。”
王東興所說的“聯盟”是指2005年4月26日,由團昌樂縣委、昌樂縣農村信用社、昌樂縣青年企業家協會倡議發起的“昌樂縣經濟發展合作聯盟”。當時共有包括世紀陽光紙業公司在內的昌樂縣45家知名企業代表在《成立發起書》上鄭重簽字。
團昌樂縣委書記、昌樂縣青企協會會長劉詠梅兼任這個聯盟的秘書長。她說,這是一個本著“自愿加盟、遵守章程、互惠互利、各方共贏”原則,為促進社企合作共贏、推動地方經濟發展而建立的信用聯合體。
創業青年在發展初期普遍存在借款難、貸款難和缺乏發展資金等問題,如何幫他們化解資金“瓶頸”,是團組織開展“青春創業行動”的重要課題。昌樂團組織在破題時了解到,部分金融企業同樣面臨如何找到可靠的信用合作伙伴,以完成放貸融資的問題。
經過調研,一個以團組織為橋梁,連接金融機構與工商企業的青年經濟發展合作聯盟組織應運而生。
根據《聯盟章程》,聯盟成員平等互利,企業自由組合,可相互提供擔保支持。信用社以初期對聯盟企業的信用評定為基礎,全方位提供貸款優先、利率優惠、優質結算等優惠的金融服務和信息服務,并對聯盟企業的金融需求特事特辦,保證貸款業務考察、審批、安排資金“三優先”。
劉詠梅說,聯盟企業只需3家AAA級企業擔保,就可獲得縣農村信用社的大額貸款,并縮短了業務辦理時間,由原來的不低于15個工作日縮短到貸款業務不超過3天,銀行承兌匯票業務不超過2天,全額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當日辦理完畢,還可享受低于平常利率10%以上的優惠。
世紀陽光紙業有限公司因缺乏流動資金不能滿負荷生產,信用社接到其貸款申請3天內,就將1000萬元送到企業,并給予1000萬元的商業承兌匯票貼現1年內循環使用的優惠,使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創造了5000個就業崗位。
到目前,昌樂縣農村信用社已為36家聯盟企業發放貸款1.65億元,扶持企業新上技改項目4個,開發新產品3個。企業在做大做強的同時,也為待業青年、下崗青工和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了21373個就業崗位,使17988名青年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共青團真正成為聯系企業與銀行的橋梁和紐帶。”劉詠梅說,聯盟為企業解決資金的同時也在建設信用企業,把青年的信用建設提升了一個高度。
昌樂探索的成功經驗很快被團濰坊市委在全市推廣。目前,濰坊市成立各類青年經濟發展合作聯盟7個,并由此帶動成立各級小企業信用協會20多個,共擁有企業會員800多家。
以昌樂縣為例,全縣民營業戶超過1萬戶,形成了拖拉機、珠寶、樂器等產業集群。眾多中小企業因其規模小,缺乏有效擔保,成了大銀行不“愛”,小銀行“疼”不了的“半大孩子”。同時,處在同一個園區的眾多企業因缺乏有效溝通,對合作擔保貸款心存疑慮。
團昌樂縣委、青企協聯合縣農村信用社,在崖頭、城南、唐吾、開發區等小企業比較聚集的工業園區內成立了小企業信用協會。
協會逐一對會員的信譽、資產、負債情況進行共同確認,提出授信申請,然后由信用社按照統一授信辦法進行評級授信。在此基礎上,每4戶以上會員企業可自愿組成聯保小組,小組成員之間貸款聯保,責任共擔。特別對聯保小組內資本差距較大的企業,實行有限責任擔保,從而有效避免了企業對合作擔保貸款的疑慮,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也規避了金融部門的放貸風險。
阿陀鎮崖頭工業園的濰坊鼎信鑄造有限公司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以前自認很難從信用社貸到款的公司總經理王寶圖說:“這種聯保,拉進了信用社和企業的距離,提高了雙方信譽度,降低了信用社放貸風險,也提高了企業貸款的效率和使用率。”“更重要的是,以前貸款必須有企業資產評估,多貸多評、少貸少評,評估難免有水分,又增加了企業負擔。”王寶圖說,“現在,企業互相擔保,互相評估,互相制約,既不花錢又很真實,提高了企業的信用度,那些信用不好的企業就很難成為大家的聯保伙伴。”
目前,昌樂縣農村信用社已經為小企業信用協會會員企業發放貸款2700萬元。
團濰坊市委書記趙偉宏說,青年經濟發展合作聯盟以“幫大”、“扶小”、“帶動”為基本形式,在不同層面上發揮了幫助青年創業就業的助推器作用。
除了針對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開辟貸款綠色通道“幫大”外,針對企業初期的小老板和有創業愿望和發展思路的青年這個層次,濰坊團組織積極設立青春創業基金“扶小”。
據不完全統計,濰坊全市已設立“青春創業基金”13處,發放貸款2400多萬元,幫助500多名青年走上了創業發展之路。
在昌樂縣,由團縣委聯合農村信用社發起設立了總額300萬元的青春創業基金,需要貸款創業的青年經過基層團組織申報團縣委,并經縣農村信用社審核后,提供5萬~10萬元的低息貸款。
昌樂青年秦海堂從工廠下崗后,靠團組織提供的10萬元“青春創業基金”建起了自己的塑料加工廠,成為名副其實的“小老板”。目前昌樂縣300萬元創業基金已全部發放到創業青年手中,成功打造了秦海堂等52個小老板。
趙偉宏認為,合作聯盟在幫助企業和創業青年發展的同時,也將創業青年有效地組織起來,一方面是通過自身的擴張增加就業崗位,吸納更多青年就業,另一方面,發揮龍頭作用,帶動有志青年創業。聯盟成員企業濰坊裕源紡織集團,以加工織帶為主,在團組織和企業聯盟的支持幫助下,自身發展,并帶動成立了12家新的加工企業,使當地初步形成了一個新的企業———織帶產業。
趙偉宏說,聯盟運行1年來,達到了團組織、企業和創業青年、金融部門三方共贏。
首先是活躍了基層團組織,增強了基層團組織的號召力、影響力和凝聚力。聯盟的創建把團組織推到了經濟建設的第一線,在銀行與企業之間發揮了橋梁和紐帶作用,提升了共青團的形象,同時深化了青春創業行動,有力推動了青年的就業和創業。據統計,濰坊市30多個青年經濟發展合作組織共吸納2000多名青年就業,促進了500多名青年創業。
其次是幫助金融部門拓展業務,提高了資金利用率,提高了企業誠信度,解除了金融部門貸款回收的后顧之憂。
再次,為企業和創業青年解決了困擾發展的資金實際問題,為企業和創業青年構建了互相交流合作的平臺,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