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與浙商精神的嫁接:浙商需要新生代后備軍
新華網浙江頻道8月23日電 海歸學子憧憬西部
昨天下午是“大學生創業與浙商精神的嫁接”“命題作文”的“開考”時間,出人意料的是,前來“應考”的不僅有浙江本土大學生,就連留學生也坐在了考場里。
畢業于韓國釜山國立大學的小朱已經是義烏一家外貿進出口公司的老板,此次專程從義烏趕過來,就是希望與西部浙商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他的臉上寫滿了期望:“我就是想過來了解一下西部的最新資訊,以方便自己做下一步打算。”
“我很慶幸來聽這個報告會,使我對以后的事業有了新的想法。”在他的手里,記者發現了兩張名片,一張是溫端稿,另一張是王能新。“我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如果去西部創業,像我這樣的留學生是否能獲得創業優惠政策。”他解釋說。
在小朱看來,西部現在最困難的是如何留住人才。他現場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我是白手起家,肯定要計較成本,如果在西部招人,估計給他月薪800元就行,而招東部人才,每月1500元工資還嫌不夠。因此我擔憂,若要去西部創業,能不能招到足夠優秀的人才。”
畢業生都有西部夢
“我希望有一個更大的空間,最好是西部的實業公司。”浙江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傅翀說。他之前一直在IT業工作,感覺IT業很不穩定,所以希望有個穩定的工作,這次看到報紙上有100個西部的工作崗位覺得是一次不錯的機會。他告訴記者:“在西部,危機與機遇并存,東部機會多,但是競爭也更激烈,所以西部是不錯的選擇。這次過來了解了一下,感覺這幾個公司都不錯。”
“今天聽了這個財富報告會,更加堅定了去西部的信念。”陳海丹看上去是一位很爽朗的女生,“我的性格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剛進大學時,我就有了這個夢想。西部地大物博,有著更多的發展空間。不管今后能否實現自己的夢想,成就我的事業,但至少我可以大膽地說我已經懂得生活、懂得生存、懂得吃苦了。”
浙商感嘆不虛此行
昔日“西出陽關無故人”,今日“故人歸來攜君行”。報告會快結束的時候,年輕的大學生們一擁而上,遞上滾燙的簡歷,接過滾燙的名片。
青海循化謝坑銅金礦董事長王能新動情了:“12年沉浮換來的經驗,我一直想著寫成一本書,現在我放心了,后繼有人!我不虛杭州此行!”王能新說,西部浙商第三代,也許就將在這里產生。
人生的這個大考場,顯然有人得滿分了。因為4位浙商不約而同地對著話筒,大聲公布了不輕易外泄的手機號碼。“有事,來找我們!”溫端稿挑起了這重擔。(作者:朱惠慧、蔣勇、章琴、 沈蒙和、俞熙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