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注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企業達250家
●7000多名在外務工者已回鄉投資辦廠
9月1日,武漢歐亞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良喜回到家鄉豐城市橋東鎮,捐出580萬元興建曉春希望學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作為豐城最早外出的創業者之一,徐良喜創辦的“歐亞達”已有10個子公司,年銷售收入數億元。截至8月底,豐城人在外注冊資金1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近2000家,注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的250家,涉及家具、五金、文具、服裝、電腦配件等110多個行業。
徐良喜是豐城人出省創業辦大企業的代表之一。豐城每年在外務工經商的人員有30多萬,憑著吃苦耐勞的傳統品質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不少豐城人在外務工積累了一定的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于是開始自主創業。杜市鎮程小秋最早來到湖北打拼,1995年,他帶著積攢的30多萬元來到北京,創辦了北京奧達富爾家具有限公司,現在公司擁有員工100多名,年創產值2000余萬元,利稅120萬元。饒陸華在深圳一家企業工作10年,如今,他在深圳高新技術開發區投資創辦了科陸電子有限公司,生產電腦配件,公司注冊資金上億元,員工5000多人,成為豐城在外地創業的佼佼者。
越來越多的創業成功者,激活了豐城人的“創業細胞”。越來越多的普通務工經商者,義無反顧地書寫著自己的創業歷史。現在,海南三亞的豐城人服裝村,上海、武漢的豐城人家具城,江蘇無錫、昆山的豐城人五金一條街,浙江瑞安的豐城人廢舊物資回收中心,深圳的豐城人卷閘門一條街,廣州的豐城人電子配件大廈等都在當地頗有知名度。豐城人因此被譽為“江西的溫州人”。
該市出臺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鄉辦廠,回報家鄉。拖船鎮楊春華投資500萬元建起了羽絨加工廠,專門為“鴨鴨”、“波司登”等知名企業定點加工羽絨。在他的帶動下,拖船鎮蛟湄村的羽絨加工廠發展到26家,年加工羽毛4700多噸,創產值1.6億元,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400多元。目前,該市有7000多名在外務工者回鄉投資辦廠,吸納員工5萬多人。一股全民創業熱潮,正在豐城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