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畢業生創業項目推介會引來2000多人 廈門日報訊 (記者 黃懷)昨天上午,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首次舉行的大中專畢業生“1+1群”創業項目推介會上,四川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小游物色著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他說:“大學畢業后找工作不容易,家里打算提供幾萬元的資金支持,如果有合適的創業機會想嘗試一下。”
昨天上午,和小游一樣有著同樣想法的畢業生有2000多人,他們都是在嚴峻的就業壓力下打算通過創業來解決就業問題的。這次推介會主要針對大中專畢業生普遍存在的年齡小、社會經驗少,對就業的認識和理解存在偏差等實際問題,共推出風典服飾、貝典家居飾品、3D網絡游戲開發、浪莎集團產品等37個創業項目,其中綠貝馨苑手機衣服房間、藏羚羊文化、天一彩手機雙卡通、薰子手工工坊等十多個個性鮮明、投資風險較小的項目頗受與會大中專畢業生的青睞。昨天上午,在推介會上簽訂創業意向的有337人,報名參加“1+1群”創業培訓的畢業生有151人。
大學生創業的激情讓人感到振奮,但也存在著不夠理性的一面。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的大學畢業生對創業選擇從什么項目入手還比較困惑,有的畢業生的創業計劃過于“宏偉”,如廈門某高校一名外貿專業的畢業生想打造一家國際水平的外貿公司,并且為自己的公司設置了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等完備的組織架構,當記者問到如何為這些人發工資時,這位畢業生不以為然地說“可以貸款嘛!”
廈門“1+1群”創業指導專家、廈門大學經濟系周妙群教授介紹,創業分為機會型和生存型,機會型創業是有一定基礎尋找更多更好的賺錢機會,而生存型創業只是解決自己的飯碗問題。她提醒大學畢業生創業應該從投資小、收效快的生存型創業項目開始,為機會型創業積累資金和經驗。同時,就業和創業可以不必分開,在就業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某一行業和市場的了解,啟發創業理念,培養創業能力,從而更加敏銳地尋找到創業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