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百家外出企業回鄉創業
本報訊 (記者 聶偉霞 通訊員 洪汝峰 石李萍) 政府筑巢引鳳歸,游子歸來報家鄉。在廣州創業20多年的龍泉企業家陳慶豐前不久回歸故里,與龍泉市工業園區簽訂了5000萬元投資協議。陳慶豐說:“我的企業一定會在家鄉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龍泉市目前在外創業和務工的人員有5萬多人。近年來,隨著龍泉形成了五金汽配、工程機械和食用菌產業群,特別是麗龍高速公路的開通,使很多在外創業的龍泉企業都有了回鄉投資的愿望。
為了給外出企業回鄉創業創造良好條件,去年7月,龍泉市開始著手實施“回歸工程”,專門在金沙新區規劃1000畝“回鄉創業園區”,制定了“優惠政策套餐”:規定回歸創業者在工業用地、稅收等方面有優惠;設立科技創新獎勵等各項資金扶持;政府部門對回歸創業企業提供上門辦證,并要求有關部門對回歸創業者進行定期走訪,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系列優質服務。
割不斷的是故土親情。“回歸工程”吸引了100多名企業家回鄉考察。目前,已有來自廣東、上海、溫州等地從事汽車配件、工程機械配件、電動車蓄電池等行業生產和銷售的近百家企業達成了投資意向,有些還當場簽訂了投資協議,總投資額達13.48億元。龍泉市商會廣州分會副會長柳水地說,他無時無刻不牽掛著家鄉的發展,家鄉推出“回歸工程”后,回鄉創業的決心更大了。
“回歸工程”為回鄉創業的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廣州驥達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汽車氙氣燈的企業,總經理吳榮根說,3年前,企業計劃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高科技產品生產流水線,由于缺乏資金,企業無法發展,但在家鄉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他不僅解決了用地問題,還落實到位了資金,企業馬上可以實現流水線生產了。
日益發展壯大的產業群為“回歸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30多家原本散落在全國各地的五金企業聚到了一起。業主們說,以前自己在外單打獨斗,很難發展壯大,現在回歸后,借助龍泉五金產業的集聚優勢,企業將得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