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中關村實現創業夢想
cye.com.cn
時間:2007-1-8 15:28:21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作者:楊文利 我來說兩句 |
|
 |
|
海歸在中關村實現創業夢想
2006年12月22日,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的會議大廳內人頭攢動。2006海外學人回國創業周·聚焦中關村——人才項目對接會正在這里舉行,千余名新近歸國留學人員聚集在這里,尋求他們的創業夢想。 “我剛從日本留學回國,希望能找到合適的項目創業”,“我有一個智能電腦手機的項目,希望能找到融資和合作伙伴”…… 這些分別來自20個國家的海外學人帶來了一批高科技項目,他們和170多家有海外人才需求的國內機構、有項目合作和投資需求的企業及投資機構、中關村科技園區的21家留學人員創業園以及3家中國青年留學人員創業基地的代表在這里進行項目和人才對接洽談。 此次人才項目對接會出現的火爆場面只是中關村科技園區吸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較為集中的反映。實際上,中關村已經像一塊磁石,吸引了7000多名海歸人員,在這里創辦了3000余家高科技企業,占據了全國海歸人員和海歸創業企業總量的半壁江山。 創造創業神話 鄧中翰、李彥宏、周云帆等一批為公眾所熟悉的科技精英都是在中關村創造了一個個創業神話。中星微電子公司開發的“星光”數字多媒體芯片在計算機圖像輸入芯片領域成功占領了全球60%以上的市場份額;百度創造了中國互聯網公司納斯達克上市最高市價,成為213年來外國公司在美國股市首日漲幅的最高紀錄;空中網公司成立僅2年就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創中國公司最短上市記錄。 據了解,學成歸國并在中關村成功創業的留學生往往都是技術專家,具有很好的國外教育和研究背景,并掌握了國內外先進技術。如啟明星辰的嚴望佳獲得世界一流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穆爾工程學院計算機博士,愛美思環保有限公司嘉博文公司的前身的創始人王懷東獲得日本國立九州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和利時的創始人王常力在英國獲得自動化博士學位等等。這些留學生在國外學到很多專業的知識,又看到國際的市場狀況,于是帶著先進技術回國,尋找市場機遇創業。在回國創業的海歸中,還有一些留學生有著曾經在國外成功創業的經歷,如今他們攜帶先進的技術、豐富的資源和海外創業經驗,準備在國內開辟出新的市場空間。 魅力來自創業環境 中關村究竟有著何種魅力,吸引如此眾多的海外留學回國人員來次創業? 在此次2006海外學人回國創業周·聚焦中關村——人才項目對接會上,一位剛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年輕人告訴記者,他特別看重的是中關村豐富的科教資源、人才資源和信息資源。 一位曾在美國有過創業經歷的留學歸國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與硅谷相比,在中關村創建一個高科技公司,為一個研發工程師所支付的薪酬和公司配套的經營成本,僅相當于硅谷的1/5,甚至更少。相對低廉的創業成本對海外留學人員自然有著較大的吸引力。 此次人才項目對接會上,還有不少中關村的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投融資以及擔保機構等中介服務機構,讓這些剛從海外歸國的留學人員感受到了中關村相對完善的創業服務體系。 據記者了解,中關村的“海歸創業”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不過直到1999年以前,在中關村的海歸創業企業還寥寥無幾。2000年4月, 《北京鼓勵留學人員來京創業的若干規定》出臺,這個被科技界普遍看好的政策,既在稅收方面給予海歸創業企業優惠,同時簡化辦事手續,甚至連戶口及子女就學等細節問題都考慮到了。2004年7月,中關村駐硅谷聯絡處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國家高新區第一個駐外機構。在此后的幾年間,中關村在華盛頓、東京、倫敦、多倫多派出了多個海外聯絡處,并在園區成立了21家留學人員創業園,實現了與中科院和各著名高校的資源共享,推動了企業快速成長。政府還拿出可觀的財政資金,扶持海歸企業,盡可能地幫助他們渡過創業初期的難關。 隨著為海外留學人員歸國創業搭建的創業服務體系逐步完善,中關村掀起了海歸創業的浪潮。到2005年,中關村的海歸創業企業數量與1999年相比增長了8倍。近年來,平均每個工作日有2家留學人員創辦的企業在中關村注冊成立。這些留學人員創業企業的資金多是來自國際風險投資機構,經營團隊是國際性人才,技術研發與國際同步,市場橫跨海內外,創造出了突出的技術和市場業績,目前已成為中關村創新創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