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中職生試水創業
專家認為,專業基礎打扎實是關鍵,創業后仍需不斷“充電”
 逸夫職業技術學校開辦工作室的幾名學生。 邵劍平 攝
“不為別人打工,做我們喜歡的!”逸夫職業技術學校吳燕萍、嚴夢菲等6名學生,出于共同的興趣與夢想走到一起,今年2月他們成立“設計工作室”,踏上創業之路。昨天,記者走訪工作室,感受到一群“80后”創業者的朝氣和對藝術夢想的執著。
創業之路,苦并快樂著
工作室選址在中潭路一幢樓宇,80多平方米空間里充滿藝術氣息。“我們的工作室名叫oui”,嚴夢菲介紹,“oui是法語,譯為‘對’,相當于英語的‘yes’。發音又像英語的‘we’,意為‘我們的’”。工作室目前主要從事一些平面、三維作品創作。
學生們已經收到幾筆訂單,有為會展設計效果圖的,有給博物館進行圖紙制作的,還有的是設計LOGO(標志)。“最辛苦的一次,是為廣州一會展設計效果圖。”對方要求,兩天內須設計出這一燈展的全效果圖。6個人通力合作,干脆吃住在工作室,商討設計方案,到最后效果圖的形成,前后花了近30個小時。最后完成的那一刻,6張疲憊不堪的臉上充滿了快樂。
藝術信仰立足于誠信
“工作室是一種商業模式,更是一項創造藝術。”交談中,成員們提到最多的就是“學習”。金曄龍說,設計每幅作品時,大家精益求精,在設計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休閑時,他們最愛做的是背著照相機走走瞧瞧,一遇到觸發靈感的畫面,即刻拍下來與大家分享。
班主任張美琴對小組中兩名男生的flash作品印象深刻。他們在該作品中創作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來表達誠信,閘明在誠信面前,財富和權力都不重要。這一作品獲得市公益flash大賽一等獎。祝宇飛說:“工作室即使擴大為公司,但是藝術創作的前提是不變的,即必須真誠。立足于誠信,藝術才會永恒發光。”
更適合“小作坊”創業
中職校學生畢業時,大都才20出頭,走創業之路需要勇氣,更要底氣。底氣從何而來?張美琴老師認為,在校期間,把專業基礎打扎實是關鍵。中職四年,前三年是學專業、練本領期,學校要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
上海有限廣告公司負責人趙先生指出,中職生創業并不多見,其實這也是就業的一種途徑,只要時機和條件成熟,應該鼓勵學生嘗試。
教育界人士認為,相比大學生創業,中職生閱歷不深、理論修養不足,更適合“小作坊”創業。一技之長雖能敲開創業之門,但要持續發展,就需不斷學習“充電”,提高自己的技能與修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