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政府培訓助困難群眾自主創業
本報武漢5月12日電(記者顧兆農)湖北武漢市江岸區就業和創業培訓中心的“企業診斷室”,將于5月14日正式掛牌成立。這個由專家和知名人士組成的專門機構,主要任務就是指導群眾創業。
近兩年來,武漢市按照國際通行的“創辦你的企業”的培訓模式,幫助7300余名困難群眾實現了自主創業。 江岸區勞動局、江漢區勞動局、市婦聯干校和市勞動局培訓中心等4家單位,已獲得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工組織授權的創業培訓機構的稱號,全市已有近40位同志獲得了國際認可的創業培訓師資格。
幫助困難群眾實現自主創業,是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中較高層次的目標,非但不占社會的“飯碗”,還給別人提供“飯碗”。以1個創業者增加3個就業崗位計,武漢市這7300多名實現自主創業者,至少給社會帶來了2萬多個就業崗位。
實際情況比數字更令人振奮。江漢區困難市民陳水清身體殘疾,在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扶持下,創辦了江漢區曙光金地廢品回收站,兩年多來共吸納了7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2005年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授予“全球微型創業獎”城市服務類一等獎。
從一個創業的想法,到具體的項目;從生產到管理,從產品到市場,從企業到社會,涉及企業方方面面的事情,創業培訓都會“手把手”教會你。武漢市每年都要對5000余名有創業意向的群眾實行免費培訓。培訓對象也從過去的下崗職工,發展到了所有登記失業的人員。去年下半年,該市東西湖區還率先把創業培訓的人員范圍,擴大到農民工和各類進城務工人員,幫助他們中的一些人,通過承包魚塘、養雞場和苗圃等,實現了創業。
為幫助更多的群眾實現自主創業,武漢今年提高了小額貸款數額,由原先的2萬元,最高提高到了5萬元,兩人以上合伙的,最高可貸款8萬元。武漢市婦聯干校通過孵化器的形式,進行扶持和項目指導,幫助100多名婦女實現了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