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提出實行全民醫保,要求完全由中國政府替代市場,但這或許只能是一個美好的夢想。如果按照2004年衛生總費用的實際支出7590.3億元計算,政府僅僅承擔了1293.6億元,約占17%。不少人都希望政府能再拿出1000億元或2000億元,但實際上2007年溫總理加大了衛生投入,也只能是312億元。何況在7590.3億元中,因為[創 業網www.fswenwen.com]是自費看病占多數,所以這個實際支出應該是大大縮小了的數字,一旦全民醫保放開看病,按照2004年城市職工醫保的人年平均支出1500元計算,全國13億人口的醫療費用年支出將達2萬億元,至少在最近十幾年,中國政府是難以承受如此巨大的金額。更何況城市職工目前對醫保人年平均支出1500元還非常不滿意。
對于要求醫療行業降價的聲音,雖然鬧得是熱鬧了,卻一直收效甚微。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源在于,價格本來是市場規律的核心內容,利用行政手段去控制經濟規律終不能長久。具體來說,醫院的各[創 業網www.fswenwen.com]種收費價格幾十年來一直由政府物價部門嚴格控制,但醫院和醫藥企業卻需要盈利,這種矛盾使得怪現象頻出:常見藥逐漸消失,廉價救命藥緊缺;一個藥品有幾十個名字,換個“包裝”改個名,搖身一變成新藥,“身價”就立刻飆升……
綜上所述,雖然醫改具體方案尚無法確定,但整個醫療行業的發展方向是明確的:政府起主導作用,推動改革,但和其他行業的發展軌跡一樣,市場的作用將越來越顯著,再加上中國醫療產業正處于供需距離拉大的過程之中,因此投資潛力很大。不過對于投資者來說,能否平衡對政策環境改[創 業網www.fswenwen.com]變的預期和對投資回報期的判斷之間的差距,是首要問題。另外,醫療服務的服務對象是人,因此也決定了其技術的復雜性。醫院除了需要各類先進的設備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學術帶頭人。這些投入不是單純依靠費用支出就可以做到的,而是一項復雜的、長期的工程。因此進入該行業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
目前,民間資本常選用的進入方式中,合資、并購、托管的方式仍是主流。盡管以這些方式進入醫療市場的難度有時比新建一座醫院更大,但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些進入方式仍將是主流。因為這些方式不僅可以規避由政策[創 業網www.fswenwen.com]或技術帶來的經營風險,還可以有更大的空間來觀察行業的發展態勢,以便進行下一步的投資決策。(原載《首席財務官》,文/盛楨智俞汝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