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我們又到北大和另一個正在讀EMBA的同學見面,這個老兄現任一家基金的經理。我又請教同樣的問題。這個老兄就不客氣了:你們這些散戶就不要自己做股票,你問我消息,我基金的消息都是公開的啊,你買我的基金,就相當于我告訴你消息替你炒股票了。我這個基金今年的收益率是200%,你做到了多少?……
其實,我知道他們說的都有道理,他們是絕對的專家。但是,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滿足掙到大盤的平均利潤率,我比較“貪婪”,想掙得更多。
首先,中國經濟這一輪的大發展和人民幣升值是非常好的機會。上一次小平南巡談話后的經濟快速發展跟我沒有什么關系,當時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基本上都剛從學校畢業,忙著解決自己的生存和生活問題,根本沒有投資的本錢和風險承受能力;等到下一次這樣的行情機會時,也許又是10多年以后了,那個時候,也許我已經只關心如何養老而沒有投資的敏感和魄力了,也同樣沒有了風險承受能力——也就是說,這一次的機會可能就是我這一生中最難得的投資機會了。
其次,我有沒有能力抓住呢?我自認為自己已經具備了這樣的能力。我有近10年的股市沉浮經驗,大漲大跌大喜大悲都經歷過,有了心理承受能力和操作經驗,對股市的基本規律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又有時間天天看盤分析,那么用一部分錢做中長線,用一部分錢來搏擊短線,應該說是有把握的。
再者,即使有風險,風險能大到什么程度呢?如果大的方向和趨勢沒有問題,風險可能就是掙多掙少的問題,不可能像前幾年那樣的愁云慘霧,套上好幾年吧?而且,對一個10年股齡的老股民而言,也不應該再犯深度套牢的低級錯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