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除了給一些沒被錄取的學生聯系各種復讀班和相關培訓外,還開設了各種教育代理。”一位教育代理機構的負責人向記者交底。記者注意到,目前各教育服務機構已將成人教育招生宣傳品貼在部分社區的顯著位置。
此外,由于駕駛技術現在已經和電腦操作、英語一樣成為了一種基本技能。高考考生報名參加駕校學習者也不在少數,為此,學校特意安排集中性培訓,在不縮短學車課時的前提下,盡量縮短學車周期,保證學生在假期時間內完成駕駛培訓。
高考過后,不少出國中介機構也受到了青睞。他們將目光盯上了落榜生,通過各種形式的廣告勸說有經濟實力的家庭把落榜的孩子送到國外深造。記者走訪了幾個出國中介公司后,發現他們的生意都不錯。
彌補式消費無可厚非
相比高考補習、考試鐘點房、考試包車等“前高考經濟”,“高考后經濟”涉及更多旅游、商業、餐飲、教育等社會消費領域,而且考生和家長們的投入不菲,一些社會評論人士和媒體因為其中出現了攀比、鋪張等部分不理性消費行為而一概予以否定,這種看法也未免偏頗。
“高考后經濟”往往是一個考生家庭的消費經歷破繭成蝶的結果。在高考前,考生們莫不是寒窗青燈,家長們也大多陪伴終日,這時家庭的消費往往處于蟄伏期,外出旅游、朋友應酬、商場購物等都會縮減到極致。而在高考后,這些消費出現井噴式的涌現,由此形成一個推動市場的經濟現象,甚至使部分行業由淡季而轉旺,這是彌補式的消費,也是創造性的消費。
正常的市場經濟里,合理的消費激活市場,活躍的市場引導生產和服務,而生產和服務最終創造著社會的財富。只把錢存到銀行里,不能暢快合理消費的社會,最終也不能激發起社會創造財富的熱情。相比勤儉到吝嗇的儲蓄行為,或把全副身家賭入股市的投資行為,高考經濟倒值得人們叫一聲“好”。
各方觀點
家長:犒勞孩子愿意投入
“孩子們為備戰高考,過了一年多的苦行僧式的生活,不要說出遠門,連正常休息日都沒有過。現在高考結束,他們同學提出要結伴去一趟麗江,要幾千元一個人,我們想這就當是‘犒勞’孩子吧,讓他們自己出門,鞏固友誼,也長了見識。”家住景新花園的秦女士這樣看待兒子的暑期出游。實際上,出于獎勵、慰問孩子的心態,使不少家長選擇了助推“后高考經濟”的消費行為。
有更多家長是出于當心孩子未來成長的考慮,比如購買數碼產品等硬件上的配備,和參加培訓班等軟件上的投入,家長們的心態普遍是“多學一點沒有壞處”。孩子:集體消費保持理性
記者了解到,我市高考考生在暑期的消費行為大多較為理性,比如外出旅游選擇旅游目的地時,他們寧愿選擇一些經濟實惠的中短線路,“主要是高考成績還沒有最后出來,另外長線旅游或出國旅游要做大量的準備,經濟上也不合適,還是留待將來更有時間和金錢時再說。”深圳中學張同學對記者說。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們的消費行為普遍有趨同的勢頭,往往是一個同學發起去某地旅游,大家群起響應,或者是一個孩子購買了某款商品,大家競相效仿。在這種趨同的消費行為下,也容易誘發攀比、競賽等不理性的集體消費。老師:謝師宴能免則免
“謝師宴前幾年挺盛行,但近幾年老師參加的已經非常少了。”深圳某中學老師說,現在各學科老師之間都已經有了默契,凡是有學生家長來請吃謝師宴,能推的就盡量推掉。“把孩子們送上高考考場,我們的投入與他們一樣多,當這些暫告一段落的時候,我們也希望能好好休整一下,與家人團聚,為新學期教學做準備,過多的應酬太耽誤時間。”這位老師表示。
“不要忘記老師和母校,即使將來讀大學了也能常來我們這里看看,保持母校培育的勤奮、進取等美德,時刻以母校的模范畢業生標準要求自己,這才是最好的謝師禮。”一位中學校領導這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