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稱兩稅合一并不意味著對外商投資沒有優惠政策了
在日前由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的“深度開放、體制變遷與企業發展”研討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指出,外商投資進入中國近30年,目前在制造業領域的利潤空間已經非常有限,但在服務貿易領域,中國吸引外資的潛力相當大。
張小濟說,我們現在有將近30萬家的外資企業,占所有企業戶數的3%,但其所起的作用卻不容低估,這體現在外資企業的工業增加值占整個工業增加值的29%,出口值占59%,引進的技術占43%,特別是上交的稅收占國家整個稅收的21%,就業人口則占10%。
針對目前媒體和學界關于外商直接投資(FDI)的種種批評,張小濟認為,這些人往往是夸大了一些事實,或者說是過分渲染了一些事實。
張小濟認為,任何國家的開放如果只有外資的發展而沒有內資的發展,這樣的開放肯定是失敗的。在任何國家包括是發達國家中,其經濟的主體肯定是本地企業。開放只是創造了一個環境。外資來發展,內資也會同樣發展。在某一段時間內,外資增長的速度可能會很快,就像我們現在的外資企業,出口已經占到59%,但這幾年基本上已經打住,因為民營企業增長很快,它不可能無限制地增長。
張小濟認為,沒有必要探討外資到底應該占多少比例。30年前,鄧小平倡議改革開放的時候,也沒有說外資應該占多少比例。到今天,大家對外資所占比例這個數字也欣然接受了。
張小濟說,外商投資進入中國已經近30年了,它們在工業領域獲取利潤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但在服務業(國外叫服務貿易),我們吸引外資的潛力相當大。國際上普遍認為,服務業占GDP比重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在發達國家這個比例是70%,在發展中國家是50%,而在中國這個數字則僅為40%。所以說,今后在這個領域中國吸引外資的潛力是很大的。
針對前一階段各界談論較多的兩稅合一、稅收政策調整等問題,張小濟說,兩稅合一并不意味著中國對外商投資一點優惠政策都沒有了,在一些高新技術、一些特殊領域中,我們還會對外商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