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上岸
盡管新加坡和香港等離岸私人銀行中心正蓬勃發展,但預計絕大部分的亞洲財富最終仍會留在境內——這一商機取決于未來幾年市場管制的進一步解除。分析師認為,推出在岸業務的根本原因也是為了安撫國家監管機構,它們一直對“皮包銀行家”深感擔憂。
“皮包銀行家”指的是那些通過非法交易幫助客戶將資金轉移至境外的私人銀行業務專家。
2004年初,花旗集團私人銀行(Citigroup Private Bank)被迫關閉了日本業務,日本監管機構控告花旗銀行在對待日本客戶時有不當行為,并吊銷了其日[創業網www.fswenwen.com]本私人銀行業務的營業執照。此后,國際私人銀行紛紛加強了交易程序。為避免名譽受損,一些銀行開展在岸業務時繞開了中國等處在初級階段的市場。Michael Fung表示:“在私人銀行業務的這個階段,我們認為自己無法在中國進行適當的盡職調查,因為財富來源有時不是很透明。”
冠以“花旗集團私人銀行”的這家理財辦事處就設在上海金融區花旗集團古樸的大廈中。該辦事處目前只有6名員工,為中國本地富豪和外國客戶所提供的服務也僅限于監管[創業網www.fswenwen.com]機構核準的人民幣和外幣金融業務。Thomson預計,隨著中國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定進一步加快銀行業對外資的開放,花旗集團的理財產品也將日益豐富。
Thomson預計,由于企業家數量急劇上升,全球財富管理部門在日本失
去的業務很快就可以在印度和中國市場得到彌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