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當香港回歸祖國時,很多人對香港的前途心存猶疑,美國《財富》雜志甚至發出了“香港之死”的驚世預言。十年后,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推出長達25頁的封面文章,坦承其姊妹雜志《財富》當年的預言落空,并確信“香港比以前更有活力”。
回歸十年,“東方之珠”依然璀璨,香港人的“北望”情結也越來越濃。越來越多的香港人跨過深圳河,經商、置業、求學、就業、定居。我們改變著時代,時代也改變著我們。
“香港不需要負擔國家任何支出,但中央無論在任何時候都盡力為香港的前途著想,香港人應該珍惜國家的寶貴扶持。”香港首富李嘉誠說。
香港回歸十年來,雖然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洗禮及金融市場的震蕩,但在中央政府推出的多項“挺港”措施實施中,香港享受到了祖國經濟迅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及實惠。
回歸十年來,香港的很多行業都從中受益,尤其是在與內地簽署了CEPA之后,有的行業從低谷走向繁榮,有的行業加強了與內地的合作交流,有的行業更發展成為全球領先者……
香港股市:躍居全球第二大IPO市場

7月9日,一名市民從香港灣仔一家銀行的恒生指數電子顯示屏前走過。當日,香港恒生指數收市報22817.43點,升285.69點,創收市新高,成交額達1027億港元。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