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創業的金融支持政策仍然是改善創業政策的重點。昨天由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科委聯合發布的《全球創業觀察中國創業環境》報告中提出政策建議,稱促進創業的金融支持政策仍然是改善創業環境的重點。中國應發展面向創業企業的權益融資機構,發展向創業企業的債務融資機構和工具,有效地推進創業資本市場的發展。
在這份報告中對創業環境的考察設置有7個指標,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和政府項目、教育與培訓、研究開發轉移、商業基礎和有形基礎設施、市場變化和進入壁壘、文化和社會規范。而這7個指標中金融支持、創業教育和政府項目現狀這3個指標尤其亟須改善。
在金融支持一項中設置了6個指標,其中有充足的首次公開發行融資提供給新成立和成長型公司得分最低,其余5個問題獲得的得分也都不高,均在3分之內(大于3分為較好,3分左右為中等,低于3分較差)。這5個問題分別是:在我國,有充足的權益資金提供給新成立的和成長型公司;在我國,有充足的債務資金提供給新成立和成長型公司;在我國,有充足的政府補助提供給新成立和成長型的公司;在我國,有充足的個人(非創始人)資金支持給新成立和成長型公司;在我國,有充足的創業資本創業投資者給新成立和新成長型公司,由于這6個問題得分都偏低,導致整個創業環境條件的金融支持一項總體得分也都偏低。
而在同時發布的《全球創業觀察2006中國報告》中,有關于創業融資的一項觀察也印證了中國創業環境中金融環境不盡如人意的結論,在對2002-2006年4年的創業融資渠道調查發現,在創業渠道中,通過家庭成員來融資的比例最高,達到64.70%,而通過金融機構和朋友、鄰居兩個渠道的融資比大體相當,分別是42.50%和4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