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小額貸款者到農村創業
新華報業網訊 來自市總工會小額創業貸款擔保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到6月,已有40多名貸款申請者到農村創業,占貸款者的40%。 市總工會小額創業貸款擔保中心副主任張小玉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申請小額貸款到農村去創業的人開始增多,當年就有9人申請農村項目的貸款,而今年上半年就有40多人申請。這充分說明現階段創業者的思想觀念在轉變。城市創業成本高,競爭激烈;農村的勞動力充足,自然資源豐富,創業成本低,到農村創業就成了很多人的選擇。 大多是下崗失業人員記者從我市涉農區縣林業、農業、土地、畜牧等部門獲悉,在承包荒山、林地、水庫、魚塘,搞大棚蔬菜種植、畜牧養殖的農村創業新項目中,城里人的比例逐年增加。 司開順、徐本鳳夫婦下崗后到溧水承包了200畝低洼田養南美對蝦。4年的時間,已擴大到1000畝,帶動當地20多名農民就業,而低洼田的租金也由一開始的280元一畝漲到了現在的580元。司開順說:“低洼田是租當地農民的,漲價是因為現在越來越多城里人來這里創業。” 和司開順一樣,到農村創業的城里人大多是下崗失業人員,他們手中有一部分資金,但在城市就業的選擇面窄。他們看中了農村有待開發的資源,豐富且相對廉價的勞動力。目前,到農村創業的城里人有養雞、獺兔、山羊的,搞蔬菜種植、水產養殖、園林綠化的,還有租地辦工廠的等。 是老板也是農民浦口區雨露茶場的馮夢麟名片上的頭銜是“總經理”,但他說:“其實,我就是一農民,每天都要下地干活。”馮夢麟夫婦都是下崗職工,下崗后起初是賣茶葉,雖然生意不錯,但房租很高導致利潤很低。馮夢麟和愛人商量,不如自己到鄉下去租塊地種茶葉。 馮夢麟在浦口承包了一塊荒山。夫妻倆把孩子托給老人照料,沒日沒夜地打理荒山。2004年夏天遇到了干旱,要抗旱,但沒有更多的資金注入。眼看幼苗快被干死了,最后馮夢麟從市總工會小額創業貸款擔保中心借了5萬元渡過了難關。如今,馮夢麟的茶場經營得越來越好,申報的無公害有機茶也獲批準。
“馮夢麟是市總工會小額創業貸款者當中最早到農村創業的,那時很多人不看好他,一個一輩子沒種過地的城里人,跑到鄉下去能搞好嗎?”張小玉說,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 要有激情也要冷靜 對城里人紛紛到農村創業的現象,市社科院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唐啟國認為,一方面,到農村創業投入的資金要比在城里低,競爭壓力相對小,所獲得的回報也比較大;另一方面,城里人到農村創業促進了城市和農村的雙向交流,把現代城市文明帶到鄉下,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發展,同時帶動傳統農業的提升,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吸納了農村勞動力。所以,城里人到農村創業帶來的是雙贏。 南京熱情創業服務中心主任王偉說,到農村創業要有激情,但也要冷靜。在農村創業決不是享受鄉村風情,其過程是相當艱苦的。選擇創業項目時,視野要廣,不一定要局限于當前比較熱門的養殖和種植業。選好了創業項目,還要做大量的市場拓展工作,將供應和銷售環節做好,爭取“產供銷一條龍”。同時處理好與周邊村民和當地政府的關系,對創業成功也相當重要。 作者:許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