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秀:我們一共提供3500萬的創業資本,這3500萬由最終六名選手分享我們還有聯通世界風通行證,最后這些都被六位選手分享。我們是風險投資的,一開始選手有20%的股份,第二賽季等于是中央電視臺拿出自己的,是25%給創業選手,第三賽季我們希望給選手更好的回報,可以選出更好的選手,這個也是最有價值的變化是從股權從35%到這一賽季的50%,就是說當你的團隊、你想做的事情最后通過你的努力獲獎之后,假如說是一千萬你會有500萬股權是你的,這里面不包括你已有的公司的規模,你們還可以有新一輪的估值的談判。這也是我們項目組最大限度為我們的創業者提供創業舞臺,為他們提供更好的資金支持。所以基于這樣,我覺得第三賽季有更多的人報名,一季比一季更好。
主持人:這個比例確實非常誘人,我們也期待今年的活動有更多人參與到活動中來,還有一點大家想知道今年比例提高這么多是不是我們整個比賽的篩選環節會更加嚴格呢?比起第一賽季和第二賽季呢?
關秀:其實《贏在中國》的規則都是一樣,到初賽到復賽到決賽都是一樣的,都是選擇更適合創業的人,那些優秀的可以帶領企業前進,都是一樣的,我們有兩部分人擔任評委,一個是風險投資家對項目、對人、對創業人員的素質都有非常獨到的眼光。還有一部分是企業家,那些企業家每個人都是從弱到強,從無到有,企業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這樣一關一關選拔,從12萬,后來15萬最后走到冠軍,所以說變化沒有變化,這是《贏在中國》一直秉承的選拔的標準和選拔的辦法還有我們公眾透明的原則。但是確實我看到了一些報名的,從參賽選手的變化,第一賽季《贏在中國》是全新的東西,對于創業者而言,對于組織者而言都是全新的,我們看到第一賽季最后5位獲獎選手項目都還沒有開始,比如說我們的冠軍。還有周謹是準備做這些事情。第二賽季確實是由于人多了,平臺也高了競爭也激烈。最后我們的5強都是經營了一段時間的企業,他們的企業有一定的規模,像李書文,做辦公家具企業已經是幾千萬的規模了。隨著我們大賽的影響力實際上比賽會越來越激烈,這也是你所關心的,我相信第三賽季會有更多更優秀的人會參加到比賽當中,當然競爭會比較激烈,但是我相信選手也會越來越優秀。
主持人:比賽越激烈是因為選手越來越優秀。
關秀:人越來越多。
主持人:那我們比賽還是公平地對待每個選手!
關秀:對,這里并不是說你有多大身價才會可以獲得成功,我們其實并不是做幾天的電視節目,然后做一場秀,《贏在中國》實際上,像我們總制片人王老師說的,我們希望搭建個平臺給大家提供支持,實際上我給選手也很熟了,甚至更多的選手,有很多人走的并不遠,并沒有從頭到尾參加比賽,但是認識了很多朋友,尤其認識了很多風險投資,讓這個平臺也讓大家認識他,去年我們108強都融入了不少的資金,所以這個更讓我們感到高興、感到安慰,這是我們組織這個項目的初衷,所以我想借著《贏家訪談》的平臺跟我們有志于創業的朋友說,比賽不一定你要走多遠,但是你要找到朋友,找到機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歡迎大家報名!
主持人:對,這對大家也是很有幫助的。我們第三賽季和前兩個賽季在比賽環節設置上會不會有一些不同呢?
關秀:第三賽季主要上沒有什么革命性的變化。因為《贏在中國》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模式。這個經過我們前兩賽季的運作它會越來越好,所以我們在比賽內容上沒有什么大的變化,但是也有一些小調整會希望它更好一些。
主持人:我們的比賽會不會像前兩次比賽一樣呢?
關秀:對,環節完全一樣的。
主持人:去年我們看到了很多選手在電視上那些鏡頭,大家會不會因為前兩屆套路會很熟,導致出現不公平現象呢?
關秀:任何媒體的介入,其實對于參賽的人都是有一些影響的,比如說有鏡頭在沒有鏡頭在對人本身有一定的影響。但是《贏在中國》我們從第一天開始秉承了這樣一個理念,它不是一個選秀節目,是一個比賽節目,我作為總導演就一直強調我們制作我們本身的東西不能干擾選手的發揮,不能影響他怎么樣,我們一直退后,我是真實地記錄你的過程。但是我也看到,有一些選手會琢磨,他會通過看第一季的節目,這個評委喜歡什么樣的選手,這個節目是什么樣的,我還是想借助《贏家訪談》這個平臺跟大家說,你不要當電視存在,你要展示你的個人魅力,你對創業的感悟,你要真實地展示,如果為了迎合別人也不會有好的結果。這個我也通過網站跟選手交流過,這是一個新的問題,因為第一賽季開始的時候以前沒有,所以這是我再重復一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