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西峰:打工潮正在演變為創業潮
1987年,初中剛畢業的李小峰便只身外出渭南打工,從渭南瑞雪面粉廠打零工開始,每天起早貪黑,打包抬糧,打掃衛生,常常干最重最累的活,經過12年的辛苦[創業網www.fswenwen.com]打拼,有了一些積蓄。1999年,他回到家鄉投資20萬元辦起了“西峰利興面粉廠”,根據十多年的打工經驗,他的面粉廠效益一路看好。2004年,他又投資360萬元,建成了慶陽市唯爾康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以面粉加工為主[創業網www.fswenwen.com],公司年加工小麥、小雜糧3500噸,創產值520萬元,實現利稅50萬元。如今,在西峰區象李小峰這樣從打工仔到回鄉創業做老板的就有900多名。
西峰區按照培訓、就業、維權、返鄉創業的工作模式,積極打造一條“輸出富余勞動力--打工積累資金技術--返鄉創業--安置富余勞動力”的勞務輸出鏈條。2006年,西峰區創[創業網www.fswenwen.com]勞務收入2.5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已實現勞務收入2.16億元,勞務收入已占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半壁江山。與此同時,有900多名昔日的打工仔,現[創業網www.fswenwen.com]在已成為西峰工業、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商務領域的領軍人物。區委、區政府提出的‘輸出勞動力、引回生產力,輸出打工者、引回小老板’的理念,而今終于開花結果,打工潮正在演變為創業潮。
返鄉創業潮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結構調整。回鄉創業者中有相當數量的人依托當地資源,從事特色種植、畜禽和水產養殖及農副產品深加工。15年前離鄉[創業網www.fswenwen.com]打工的什社鄉青年張成生2005年回到了家鄉,在西合公路廟張段建辦了一個畜牧場,占地2畝,投資50多萬元,現養羊300多只。目前,全區外出打工返鄉者中有170戶成為種植大戶。
工業不發達是長期制約西峰發展的重要因素,回鄉創業者通過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獨資、合伙經營等形式,創辦、領辦企業,促使資金、先進技術等資源向工業集中,大提高了資源[創業網www.fswenwen.com]整合和集聚能力,推動了縣域經濟的快速增長。帥忠奎打工3年后辦的西峰區[創業網www.fswenwen.com]前進機械廠已成為慶陽市磚機制造業的龍頭企業,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投資達到300多萬元,企業安置了50多名下崗職工和農民工,平均每月工資都在1200元左右,高者可達3000元。
創業潮助推了城市化建設的進程。返鄉創業者著力于投資于非農產業,有效帶動了城鎮人口的集聚和為居民、企業提供服務的第三產業發展。西峰房地產開發勢頭方興未艾,據不完全統[創業網www.fswenwen.com]計,在西峰購買商品房的有30%上是外出務工經商致富的人員。
返鄉創業潮還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返鄉創業人員思想、觀念、信息、技術的直接影響下,相當一部分農民消除了“等、要、靠”的消極思想[創業網www.fswenwen.com],先做打工者、后做小老板的意識明顯增強,學技術、學技能、學政策、學法規已形成風氣,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