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珠海金山公司 拜師學藝
有了興趣,還要付諸于行動。2001年8月,高臻收到成都理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主修會計專業。他開始意識到,其實當黑客不算什么,因為那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從大一開始,濃厚的興趣支撐著他開始狂補計算機基礎知識,“當時基本上是通宵通宵地看書,一個本子一個本子的記筆記,比學任何學科都賣力。”假期里,他還特地跑去珠海金山公司拜師學藝。
開“校園便利店” 學以致用
功夫不負有心人,高臻終于學有所用,創造了過渡時期的電子商務——校園便利店。
在做校園便利店之前,他已經是兩個團隊的帶頭人,一個團隊是跟著他做互聯網的IDK工作室(I Don't Know的意思),最多的時候有30多人,少的時候只有1個;另一個團隊則是跟著他做傳統的校園生意,比如賣阿迪達斯,耐克鞋,一些箱包之類生意。時間一長,他明顯感覺到精力不夠,至少精力不夠集中,于是才產生了開校園便利店的想法。有了校園便利店,才能把他的兩個團隊集中起來,集中到一個點上去。
做網站的工作是相當苦的,尤其在起步階段。感性的高臻曾在一篇文章中描寫到:“成都的天本來就是灰蒙蒙的,記得那天,下課鈴聲響起了,我們還在教室里(我們當時有單獨的教室和辦公室)開發校園便利店的程序,走到窗戶邊,看到樓下的學生下課了,還有的情侶手拉著手,幸福的走向食堂,心里不免得有些酸楚,其實不是羨慕別人什么,而心里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就是:我只想過過一個正常的大學的生活……”讓他難以忘懷的是有一年的大年三十,他和團隊成員范是在辦公室里度過的,一起做東西,討論方案,吃的方便面,聽著外邊的鬧熱,心里有說不出來的滋味……
很快,校園便利店這種新興的模式從成都理工大學做起,后來發展到了川大,電子科技大,川外,川師,成大,體院,信息工程學院……
仿佛逃脫不了個人網站的宿命,做大了就賣掉。很快,校園便利店被廣州大學城那邊的一家企業給收購了,“高臻臻的團隊”才停止了做校園經濟這一塊,這次試水,為以后的成都吃喝玩樂網的成功運營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很值得一提的就是,跟著高臻多年的團隊,凝聚力強,主觀能動性強,大家是兄弟,是戰友,這幾年雖然走得很辛苦,但是終于還是走過了最苦最難的日子。目前運營吃喝玩樂網的團隊成員都是當時校園便利店的兄弟姐妹。
接手“吃喝玩樂” 苦盡甘來
表面上看來波瀾不驚,從2005年10月“高臻臻的團隊”接手吃喝玩樂網以來,整整一年,吃喝玩樂網經歷了一次重大調整。
除了系統分析與網站有關的點點滴滴,“高臻臻的團隊”開始了專業的分工部署。運營和市場成為主要的兩大機構。按照他們的說法,成都吃喝玩樂網經過6年,終于從游擊隊慢慢變成了正規軍了,從各自為政的完全草根階段成長為目前的公司化運營。
雖然積累了一定經驗,創業之初的辛苦還是可想而知。為了心中的創業激情,高臻曾睡過學校里辦公室的地鋪1年,睡桌子半年。以前交過一個女朋友,在分手后,女孩告訴他其實一直想送他一樣東西——鞋墊,因為他鞋子漏水。是啊,他記得那年他和另外一個團隊里的人去談鐵路局的一個項目,一上午,他的腳都被雨水泡白了。跟團伙中的兄弟一樣沒錢,一天只吃一頓飯,吃包子,吃饅頭,后來理工商學院的一位姓汪的老師還救濟了他們200元錢(到現在還沒有還),結果下午的時候就請客戶吃飯用了……
接手吃喝玩樂網后,高臻的情況稍微有些好轉,并于去年將公司搬到了市中區一所寫字樓,同時創辦了成都力美互動廣告有限公司,專門負責網絡廣告。
宜家廣告找上門 拓寬出路
其實從開始之初,吃喝玩樂網就陸續有些廣告。自“高臻臻的團隊”接手后,廣告從客戶選擇到最終制作才得以正規化。
“有選擇的接廣告,底限就是不能讓網友反感。”高臻心里清楚,網友是支撐他們最大的力量,人氣是網站生死存亡的決定因素。所有的客戶里,到目前為止,最讓他記憶深刻的是宜家餐廳在吃喝玩樂網上打的廣告。
2006年11月底 ,宜家在成都開店。一向喜歡嘗新的吃喝玩樂網派出了專職記者前去搜集信息,帶回不少圖片和文字讓網友們一飽眼福。很快,上海宜家總部在網站搜索排名上看到了赫然排在首位的吃喝玩樂網,決定在上面推廣宜家餐廳。幾經易稿,廣告在宜家各層審批了四五次,終于在今年4月,宜家的廣告掛在了吃喝玩樂網上。
除了這些主動找上門來的廣告,更多時候,“高臻臻的團隊”需要主動出擊。“其實我們就是一個網絡媒體”,高臻對吃喝玩樂網的定位十分明確。網絡媒體有著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互動性,但也必然有著與生俱來的缺陷。為提高影響力,高臻決定,下一步進行資源互換,與傳統媒體合作,打造“西南地區第一生活門戶”。為了這個目標,他作了一些準備:請世界500強企業智威湯遜北美區品牌銷售總監對網站進行整體規劃和策劃。高臻說,新作品很快就可以與廣大網友見面了。
■他山之石
保持熱度鮮度 人氣是關鍵
——訪成都利索網絡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延順
百度一下,輸入“吃喝玩樂網”,成都、哈爾濱、北京、常州、西安……找到相關網頁約247萬篇。僅在成都,成都小吃網,成都美食網,成都火鍋網,成都川菜網,成都餐飲網,成都休閑娛樂網……各種類似網站不一而足。
對話從事網站建設和網絡營銷4年多的成都利索網絡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延順,他對這類網站十分熟悉。曾經參與了西安吃喝玩樂網策劃的他,用“導游潛規則”解釋了這類網站盈利的原理。
記者:在你從事的職業里,餐飲娛樂類網站業務多嗎?
廖延順(以下簡稱“廖”):不多,這類網站投入比較大,如果沒有盈利的把握,沒有誰會把錢用來搞起耍的。以西安吃喝玩樂網為例,不算其他開支,僅每年的維護費用就3800元。
記者:那就你了解,此類網站如何盈利?
廖:知道導游如何賺錢嗎?你的導游帶你去超市買東西,他們都是提前就有和超市的老板談過的,你們買了,他們自然有提成。同樣道理,這種網站先要把人氣拉起來,再組織里面的會員集體聚餐、Party,然后找那些餐飲、娛樂企業合作,經常到他們那里去,肯定有回扣啊。現在搞一個娛樂的QQ群都可以盈利,方法如上,就是經常組織群里面的人集體聚餐。當然這只是其中一方面,還有很多種盈利方式。
記者:還有哪些盈利方式?
廖:比如,先讓這些搞餐飲的企業在上面免費注冊成為會員,再慢慢找人發展會員客戶,收取一定的會員費用。當然,最主要的應該還是廣告收入,這是這個也是行業網站主要的經濟來源。
記者:成都的吃喝玩樂網跟你所見過的其他類似網站有什么不同?
廖:這個(成都吃喝玩樂網)不錯,主要用來交流娛樂的,而且人氣很旺。說到底,這類網站全靠人氣支撐。
記者:類似的網站這么多,如何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廖:在內容和服務上下功夫。要定位準確的目標用戶群,網站內容要多樣化,同時應組織線上線下豐富多樣的活動。
■記者手記
下一個就是你
目前,在Second Life(《第二人生》,一款網絡游戲)上最驚人的商業故事莫過于德國華裔女子鐘安社。2006年下半年出版的一期美國《商業周刊》上,鐘安社的網上虛擬形象成為了封面人物。她依靠在Second Life上從事地產開發,擁有了價值現實貨幣100萬美元的虛擬財產,成為最成功虛擬世界的“大姐大”。按照鐘安社的說法,“只要有創意和創新精神,人人都有機會發達。”
網絡虛擬社區的存在及發展,已經給出了許多鮮活的成功案例。遠有“天涯”,近有“吃喝玩樂”,只要有創意,找準這個時代的脈搏,保準你就會是下一個成功者。
本報記者 王雪娟 攝影 謝明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