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變商人 哈佛教授教你轉身
接受了SYB創業培訓后,為什么“打工的仍在打工,耍起的繼續耍起”?哈佛教授朱利安·泰普林教授說:主要是后續服務沒跟上。
他說,這些人本來有的是工人,有的是農民,要讓他們一下子變成商人,需長期引導,幫助他們完成角色轉換。
近幾年,成華區都在進行SYB創業培訓(意為“創辦你的企業”,是一種創業培訓與小額貸款相結合,以培訓促進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新模式),但培訓完之后,許多人不是不敢創業,就是遭遇創業失敗。一年前,美國哈佛大學朱利安·泰普林教授在成華區了解到這一困境后提出,應該有后續創業指導,并通過沙龍的形式,讓創業者與導師們交流、分享成功的經驗。于是,成華區政府在全國首創了TSA(創業Think“思維”、Study “學習”、 Action“行動”的英文縮寫)創業后續服務系統。運行近一年后,昨日,成華區就業局在該區公開征集50名“TSA顧問式創業精品班”學員,進行全程免費創業指導。
過去
7天培訓后 近半人不敢創業
據成華區就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成華區政府于2003年率先開展了SYB創業培訓,幾年下來,共有2200余人參加了培訓。但7天的課程結束后,49%的學員都不敢邁出創業的第一步,“原來打工的繼續打工,原來耍起的繼續耍起”;51%的創業人員中,也有很多第一次創業就遭遇失敗。
例如下崗失業人員楊某,2005年參加了成華區SYB創業培訓,結業后立馬辦起了一家房屋信息服務公司。但4個月后,楊某又沮喪地回到了老師面前:他不僅虧掉了政府貸給他的1.5萬元錢,也虧掉了自己多年的積蓄。成華區經過調查發現,像楊某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創業培訓雖然點燃了他們的創業激情,但并未讓他們嘗到成功的滋味。
哈佛教授支招 后續服務得跟上
“我們一開始以為是老師教得不好,不停地要求他們提高授課質量,但卻取不到好的效果。”成華區就業局職業培訓科科長孫威說,就在他們陷入困惑時,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朱利安·泰普林從報紙上了解到成華區SYB創業培訓項目后,來到成華區了解情況。
在了解到成華區面臨的困難后,這位心理學博士、心理咨詢師立即從自己的專業角度指出,這是后續工作沒做好,前期培訓是會有一定作用,但這些創業者還面臨一個角色轉換的問題。他們有的本來是農民、是工人,突然要成為商人,很困難,需長期引導。在這一框架下,成華區研發了TSA創業后續跟蹤支持服務系統,對SYB創業培訓學員的創業過程進行全程免費跟蹤指導,對不符合市場規律和發展要求的創業路徑進行跟蹤、修正。每名創業者都有一名顧問指導。這些顧問均來自勞動系統和高校,都經過TSA專業培訓,通過每月的聚會活動和個性化輔導,從創業項目選擇、證照辦理、融資渠道、企業管理、企業員工培訓甚至店面設計裝修等方面對創業人員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和幫扶。
同時,該區還與一些企業達成協議,讓創業者們有機會到這些企業實習,學習營銷經驗等。
現在
每月一聚大家共擺生意經
現在,成華區就業培訓中心每月的6日都會在建設路第五大道舉行創業者沙龍,凡是成華區經過SYB培訓的學員均可參加。聚會中,大家和老師一起學習相關知識,并與自身企業進行對比。通過這種聚會,既能獲得最新的項目信息,還能積累人脈資源。
孫威說,其實這種聚會方式也是泰普林建議的,他說如果讓顧問對創業者的所有問題都一對一幫扶,對人力消耗太大,建議讓各個創業者都面臨的共性問題在沙龍中解決,特性問題則由創業顧問一對一解決。
開展TSA 創業成功率大大提升
昨日上午,在玉雙路52號,前文提到的楊某正在查看即將開業的新店。第一次創業失敗后,這個曾一度消沉的男子自從參加了創業沙龍后,再次燃起了創業信心。經過兩個月翔實的市場調查,他發現“城東無電腦城”。但如何開拓這個市場?創業顧問們借鑒了紅旗連鎖超市靈活、方便、可進社區的特點,建議他“從鼠標、鼠標墊這些電腦耗材入手,先穩住陣腳,再慢慢擴大經營規模和經營范圍”。目前,他300平方米的新店已開始裝修,下個月就將開業,已有40余家企業的產品想進入該店銷售。
而成華區雙水街道失地農民陳躍芳由于身有殘疾,不能外出打工,2006年4月參加成華區SYB培訓后一直不敢創業。去年12月,經過TSA后續指導,陳躍芳于今年4月在金荷花市場開辦了自己的服飾經營部,“現在我每天的營業額都在3000元左右”。
據統計,自開展TSA創業后續支持服務系統試點以來,共培訓學員258人,經過該系統幫扶的學員成功創業186人,創業率提高到了72%。
實習記者 劉歡 本報記者 陳國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