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府青路一老居民區里,人們經常能看到一個年輕的小伙子,他熟練地使用著縫紉機,不一會兒,一條棉綢裙就弄好了,旁邊站著許多中老年婦女,她們都是他的老顧客了。
小伙子叫劉璽宇,當他站起來時,給了記者一個很大的意外,他竟然是一瘸一瘸站進來的,看到他的腳底綁了一圈紗布,他笑著搖了搖頭:“不好意思,早上搬縫紉機的時候,不小心把腳撞掉了皮,現在沒事了,這些小傷還難不倒我,我挺得住。”
初次創業 血本無歸
劉璽宇高中畢業即外出打工,小攤販、跑貨商他都做過,最終他憑借自己的努力,在電信公司謀了一份尚且穩定的工作,并且和戀愛多年的女友結了婚,一切似乎都很穩定。但漸漸地,年輕的劉璽宇感覺到這樣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所希望的,他更想在一個屬于自己的舞臺上展現自己的風采。自己的命運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天空要靠自己來打拼。劉璽宇正是憑借著這個人生信條,毅然在2003年辭職,借著國家大力支持“三農”的春風下海經商,學農民搞養殖。
懷揣著3萬元的劉璽宇,走進了農村選擇養魚。那時,劉璽宇是標準的城里人,按他的話說,就是“沒摸過鋤頭的人”。他對怎么養魚還是一無所知,于是他請教當地的養殖戶、買養殖的書、問相關的專家,還要自己動手鋤地、開墾、起魚塘,從早忙到晚。
“從沒想過手上的老繭也會厚得像農民一樣。”他形容當時的情形時不禁這樣感慨。
那一年,他的養殖場所在村搞土地調整,他的場子要被推倒重新劃分,為了配合當地整治,他親手把養殖場推了,一下子血本無歸。當時的他失望到了極點,想到過放棄、想到過重新回到城里老老實實掙自己的工資。可骨子里的頑強還是促使他重頭再來。
堅定信念 重頭再來
雖然第一次創業失敗了,劉璽宇卻沒有消沉。他和家人商量后,又從親戚朋友那里借了3萬塊錢,再次走上了創業路。
這次,他瞄準的是服裝業。在做了一番調查后,他想到了自家附近住著很多中老年人,她們在退休后,都有一定的收入,但她們由于年輕時缺乏鍛煉,身材比較胖,有錢也難在商場里買到合適的衣服。中老年人的服裝主要是講究合身,面料舒適。他專門向有縫紉技術的表姐學習了基本的縫紉技術后,又開始自學。在查閱了許多書籍后,他還要到大街上去留意時下中老年人的服飾及花色,并做下記錄,回家后他會設計幾張圖來,而這些都是他每天必須要做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努力終于有了回報。他說:“我針對中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將面料分成高中低檔次,然后根據面料設計了不少衣服,經過前期的推廣,就有一些客戶對我設計的衣服非常滿意,準備以后都在我這兒做衣服。”今年7月,他租了鋪面,自打開張以來,有不少都是老客戶,并且還介紹新客戶來,雖然時間不久,但累積的回頭客已經讓劉璽宇嘗到了經營自己品牌的甜頭。
創業要堅持 做人要誠信
劉璽宇對經營中考慮最多的是誠信,他認為做生意靠的就是誠信。在他做衣服時,就有朋友給他出主意說,面料可以用同樣花色但稍次的,尺寸上也可以多算些,但他拒絕了這些做法,他說:“誠信是我做生意的基本,我不想這么做,那樣做只能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最終也害自己。”
現在,他的中老年人服裝店已有了不小的發展,他還準備自己開一家專門銷售中老年人用品、食品的店,打響自己的品牌。
從一個普通的職工走上不平坦的創業之路,劉璽宇走得異常艱辛。雖然對他來說苦中有樂,但記者感動的還是他堅持到底的精神和勇氣。面對創業失敗的后果,劉璽宇輕松地放下了,鼓起勇氣又一次走上了這條路。現在社會上也有許多創業失敗的例子,面對失敗很多人退縮了,把失敗當成了一個解不開的結,從這里來看,劉璽宇能放下這個結,再一次上路的明智選擇,就不得不讓人佩服了。
創業的艱辛也許嚇退了很多人,也有的人則根本沒有想到自己也可以創業,從這點上來說,創業的氛圍還沒有形成,但就是在這樣沒有周圍人同行的情況下,劉璽宇的事業還是走到了現在。人們常說,寬容失敗比鼓勵成功更是難得。(唐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