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拼才會贏
對于那些身在象牙塔而心系創業“江湖”的大學生而言,來自親歷“江湖”的前輩們的忠告應該是最中肯、最有幫助的。
“從以往情況看,大學生走的多是IT的路子,現在看來,這個行業留給學生的空間已經很小。因此應先深刻了解市場和自己,切忌眼高手低。實際上,大學生尤其是本科[創業網www.fswenwen.com]階段的學生,技術研發能力有限,找能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小項目更容易得到風險投資商的青睞。或者說,如果能找到好的切入口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就有很好的市場眼光,設計往往都不是他的,但他能看到新方向,他為此興奮得大喊大叫,也掙得盆滿缽滿。但中國缺少這樣的人。”曾經嘗試在互聯網行業創業的學生小馬告訴記者。
有很多學生時期創業的“過來人”紛紛表示,優勢互補的團隊是自主創業的基礎。大學生創業團隊往往從友誼開始,但在實際操作中,會出現很多[創業網www.fswenwen.com]利益協調以及發展理念的分歧。一旦成員之間產生嫌隙,就很容易以散伙為終局。因此,只有保證創業團隊形成最大的合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勝。
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創業前一定要做足準備,結合自身條件,充分考慮外在因素,做好創業策劃。而計劃必須建立在現實、有效的市場調查基礎上,不能憑空想像。要根據計劃書的分析,制定出企業目標和詳細的工作步驟。同時,要有周密的資金運作計劃,并為自己營造一個好的創業氛圍。
此外,暨南大學創業經濟研究與實驗中心主任張耀輝教授在接受《環球》雜志采訪時指出:“客觀地說,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具備創業的素質和潛能,應該對他們進行適當的分流,引導他們去做[創業網www.fswenwen.com]最適合自己的事。那些在理論和學術上有天賦和造詣的學生就不適宜加入創業的洪流。”
我們需要怎樣的土壤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只有2%~3%,遠低于一般企業的創業成功率。原因何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前中國的創業環境有待改善。
對于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近年來,為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全國各地也都推出了相應的政策。頻頻舉行的[創業網www.fswenwen.com]全國性或地區性大學生創業大賽以及各地的青年創業實習基地等,都為大學生創業大開方便之門。但這些政策的落實情況并不理想,尤其是在經營領域、融資渠道和稅收優惠等關鍵問題上,“雷聲大、雨點小”。
北京創業指導中心的車處長對《環球》雜志記者坦言:“嚴格地說,目前的創業環境是對大學生不利的。北京現在正在醞釀這方面的政策,但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新的政策出臺,而舊的政策只涉及到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對創業方面并沒有面向大學生的單獨政策。”
有調查顯示,45.5%的學生因為“缺乏啟動資金”而導致創業夢擱淺。據了解,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投入幾千萬給學生,然后看其中80%~90%關門,政府值得這么冒險嗎?”實際上,不管扶持的項目成功還是失敗,給予大學生創業者支持和機會,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綜合性人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高校在大學生創業中所起的作用和所能提供的服務則是多方面的,其中,規范、適用、系統的創業教育是重中之重。在一些條件比較成熟的學校開設大學生創業方面的課程,教會大學生熟悉取得經營資格的程序和籌措資金的渠道,了解經營方面的經驗和原則,防止違規操作,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式。
張耀輝向記者闡述了他的觀點:“近年來,創業教育逐漸鋪開,這個概念正在得到推廣。而我認為,除此以外,教師們要擔當起責任,帶頭創新,引領學生去[創業網www.fswenwen.com]突破。我們對創新的理解,是不是只是創造發明?一個行業的形成,比如方便面、礦泉水,技術含量非常低,研發投入也少,但從創新的意義上來說,它對人類的改變是非常大的。整個創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把思想向商業轉化。創新應該是經濟的概念,不是科技的概念。”
相對于歐美比較成熟的市場環境,中國的創業者肩上的負擔更重,大環境也讓他們更感艱難。只有在全社會的支持和理解下,才可能形成社會市場的良性競爭,并讓真正的人才脫穎而出。
路還很長,充滿了艱難和挑戰,但前途不會黯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