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經濟還能繼續吃香嗎
cye.com.cn
時間:2007-9-27 10:31:28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 我來說兩句 |
|
 |
|
小小的月餅,寄托著人們的幸福與希望。中秋節吃月餅是一種習俗,一種文化氛圍,讓我們有一種文化歸屬感。 但是現在月餅的價值已經超越了自身作為食品的價值,其越來越體現出作為禮品的附加價值,許多企業或是個人買了月餅是為了禮尚往來和表達情意。但在某些畸形消費下,月餅經濟逐漸變味了。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而象征著團圓的月餅自然成為這個節日中的主角。今年其銷售情況又如何呢? 月餅銷勢不如往年 近日,記者走訪各大商場獲悉,盡管各廠家商家們將月餅市場攪得風生水起,沸沸揚揚。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今年的月餅銷售勢頭已不如往年,月餅市場呈現的是“幾家歡樂多家愁”的局面,一些月餅銷售地門可羅雀,在現場的工作人員甚至比進出和買月餅的人還多。記者采訪了某知名酒店,酒店相關負責人坦言:就今年月餅銷售情況而言,不如去年紅火。越來越多的酒店參與到中秋市場的競爭中來,在整個市場消費份額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明顯供過于求。“今年的月餅因不能添加高檔洋酒、高檔香煙、茶具、高檔手表、鍍金刀叉等其他物品,因此價格上比往年低了一大截。這也影響了月餅的銷量。”商場工作人員介紹說。 其實,冷靜分析,月餅市場銷量下滑,并非今年才開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也有很多種。就相關的問題,記者在歲寶百貨景田店先后對15名消費者進行了隨機調查。其中,認為“中秋是一個重要節日”的消費者有13人。“有購買中秋月餅計劃”的消費者只有6人,其購買理由是“送禮”。也有9名消費者表示“不想買月餅”。歸納起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是消費者對健康觀念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月餅為三高食品,即高油、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不少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患者以及肥胖者、老年人不適合吃月餅。同時,一些年輕人由于怕胖等原因也拒絕月餅這種高糖高熱量的食品。 二是月餅口味一成不變、缺乏創新。而且新品太少,同質化現象嚴重,原料、口味、款式變化不大。 三是月餅包裝舍本逐末,過于強調豪華外包裝,喧賓奪主,已脫離月餅實際內容,在月餅本身上下功夫的太少。 四是消費者對月餅食品安全謹慎小心。一些飯店、酒樓、糕點店等大大小小的企業紛紛搶占月餅市場,品牌眾多,魚目混雜,使消費者無所適從。 五是過節形式日趨多樣化,對月餅市場形成沖擊。 六是太多的月餅是一種浪費。因為每年過中秋總會收到幾盒,而本身又吃不了多少,最終吃不完也只能扔了,既可惜又浪費。 月餅已難唱獨角戲 多年以來,月餅一直是中秋節經濟的主角,然而,在食品、禮品越來越豐富并且紛紛在中秋搶占市場的今天,月餅的主角地位已經開始慢慢動搖。記者在歲寶、沃爾瑪等商場還發現,就在月餅極力促銷熱賣的時候,燕窩等保健品、特色水果、紅酒茶葉等也都推出了中秋大禮包。在某百貨商場,記者看到,準備過中秋節的顧客更傾向于買一些質優價高的水果品種。一名正在為父母選購進口蘋果的女士告訴記者,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過節時就買些洋水果來嘗嘗鮮。市場上的茶葉生意也借著中秋紅火起來。在某百貨商場,茶葉店負責人告訴記者,本月茶葉的銷售非常好,比平時增長了近30%,像龍井、普洱等茶禮盒都賣得很好。 中秋的到來,也給鮮花市場帶來了勃勃生機。在花店里,玫瑰、百合、康乃馨等一些寓意著愛情甜蜜、美滿幸福、心想事成等含義的鮮花近來異常走俏。一些包裝絢麗、花樣眾多、品種優良的花籃更是非常暢銷。許多人借助送鮮花,表達對親人和朋友的祝福。 另外,在月餅市場“激戰”之時,蒙牛、伊利、王老吉、果粒橙等品牌乳品、飲料也大打“親情牌”。記者在歲寶、沃爾瑪等超市看到,晨光、伊利、蒙牛等牛奶紛紛為消費者準備了親情味十足的禮品裝促銷。某超市里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與上月相比,奶制品市場的銷量明顯升高,除去天氣日漸轉涼外,主要是因為中秋商機迅速使市場變暖。 在歲寶百貨,記者看了一對年輕人買的中秋禮品,兩盒安琪蛋黃白蓮月餅、一瓶張裕葡萄酒,還有一箱蒙牛牛奶、一籃水果,花費不菲。記者問他們過中秋節除了月餅為什么還要買這么多東西時,張先生說:“過中秋送月餅是理所當然的,但不能只買盒月餅啊。” 月餅漸漸開始變“味” 雖然月餅在中秋節的主角地位受到挑戰,但它的高毛利還是引來了眾多商家競相生產。就連很多洋品牌也紛紛來搶占這個市場。哈根達斯、星巴克咖啡、德芙巧克力等企業紛紛根據自己的產品特點推出了冰淇淋月餅、咖啡月餅和巧克力月餅。洋品牌除了有中國傳統口味的月餅外,也推出了自己的新奇品種,更能吸引想嘗鮮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的注意。炭烤咖啡、紅酒提子、黑加侖藍莓、巧克力燒果子、雪茄條的餡料與傳統中國月餅大相徑庭。而一些洋月餅則大舉推出“咖啡風味”,如拿鐵芝士黑加侖、摩卡養生芝士等。 除洋品牌開始“顛覆”中國月餅餡料傳統外,一些國內商家更是將月餅直接變成了禮品——它們根本就沒有餡。如有商家就推出了以“花好月圓”、“福滿月圓”為主題的“黃金(白銀)月餅”,售價從2180元到26160元不等,預計今年單品銷售突破億元。也有商家推出了“金銀月餅”,它采用了純銀材料做內胎,表面包裹的則是一層24K黃金。在銷售現場,這款“金身銀胎”的“月餅”吸引了不少市民。售貨人員也不失時機地推銷著:“這種月餅永遠不用擔心過保質期,而且還能保值升值,送禮也顯得十分上檔次。”“月餅是一種節日象征符號、感情寄托物、文化消費品,它也是一種美食品。”某月餅生產商評論說,“月餅只有重新回歸美食本位才能真正找到市場。” 相關鏈接 月餅銷售怪現象 中秋佳節前后,一些埋金藏銀、搭配貴重禮品的天價月餅紛紛走向市場:一款名為花好月圓的月餅上鑲著56顆天然寶石,標價6900元;一款月餅售價1800多元,禮盒里搭配有一副高爾夫球桿。一款月餅標價31萬多元。這盒月餅禮盒除配有奧林巴斯數碼相機一臺、攝像機一部、五糧液一瓶、派克金筆一支、名牌打火機一個外,還配有高級保健品、茶葉等。更為離奇的是,這盒月餅還配有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房。一塊月餅,做得再精細,選料再考究,成本也就幾元錢,一盒月餅也就幾十元。如此嚴重變味的天價月餅,使月餅已經失去了作為中秋佳節合家團圓象征物的本義,而蛻變成了惡俗“送禮文化”的敲門磚。 業內人士指出,月餅搭售其他物品一直為有關部門所明令禁止。2005年6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商總局和質檢總局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月餅價格、質量、包裝及搭售等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規定“經營者生產銷售月餅,不得以任何形式搭售商品,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得將月餅同其他產品混合包裝、銷售”。今年9月18日,商務部下發《進一步加強月餅市場管理工作緊急通知》,要求各級商務主管部門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強市場監管,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和標準,杜絕月餅市場出現的過度包裝、搭售其他物品等現象。令人遺憾的是,盡管公告、緊急通知三令五申,卻鮮見有經營者因違規行為而受到處罰,相反,這兩年制售天價月餅之風愈演愈烈,搭售的物品花樣百出,一些地方行政管理和執法部門監管不力、執法不嚴,不能不說是造成眼下這種尷尬局面的重要原因。 記者手記 小心重蹈掛歷市場覆轍 節前熱熱鬧鬧,節后冷冷清清,“月餅經濟”年復一年地演繹著這種冷熱巨變。筆者擔心,當月餅一點點地變味,慢慢地從食品變為禮品,“月餅經濟”將重蹈掛歷市場的覆轍。 掛歷是一種與月餅很相似的商品,同樣有季節性很強的特點,“新年鐘聲一響,掛歷就貶值不少”。多年前,掛歷作為一種新年禮物,曾經盛極一時,在城市中,幾乎每家都能在快過年的時候收到幾本掛歷。掛歷生產成為一個暴利行業。可隨著掛歷記時功能的減退,以及國家加強對公款消費等不正之風的整治,掛歷市場江河日下,至今已風光不再。 如果月餅生產商不注重開發出能適應時代變化的商品,則有可能重蹈掛歷市場的覆轍。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