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云:“最怕人情紅白事,知單一到便為難。”中國人向來很重視“紅白喜事”,也就是通俗意義上所說的婚慶和送葬。特別是婚慶,更被看重。《醒世恒言》里寫道:“小戶人家辦個酒都得破費千兒八百銀子,何況是為官人家。”
時光流轉,很多歷史的痕跡都已被歲月掩埋。但對婚慶的狂熱追求一直深扎在中國人的潛意識里。經濟再困難的人,輪到自家人結婚,總得上酒店“辦幾桌”;平時再吝嗇的人,一碰上親戚朋友結婚,無不“慷慨解囊”送上禮金,“這時候都不送,面子上不好看”。
在當今這個追求經濟效益、崇尚商機的社會里,商家自然不會放過婚慶這塊“天然”的大蛋糕,所謂的“幸福行業”應運而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婚慶業界已經不再滿足于簡單地辦個酒、拍個照之類。在利潤最大化前提的驅使下,婚慶服務變得更周到、更豐富、更商品化。
實際上,新興的婚慶產業就是傳統意義上僅注重婚慶典禮的婚慶行業的延伸與擴充。它不僅是一個涉及行業面廣的服務綜合性產業,而且是一個消費高峰期非常集中、非理性消費[創業網www.fswenwen.com]且消費額高的產業。有關專家介紹說:目前,婚慶產業的商業模式主要有三類。一類是產品服務型商業模式,如獨立的婚慶產品生產銷售商、婚慶服務提供商等;一類是品牌型商業模式,如品牌連鎖、網絡營銷;還有一類是整合型商業模式,如婚博會、結婚展等。
那么,現今的婚慶產業市場到底怎樣,目前還有哪些弊病,將來的前景又在哪里?
市場:年輕人的產業,三千萬元大蛋糕
帶著這樣的問題,觀察記者走訪了杭州幾家著名的婚慶公司。杭州羅馬假日婚慶策劃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十·一”節期間的工作日程,提前半個月就已經排滿。“期間我們大概要為三四十對新人策劃婚禮。公司業務面向的是高端市場,所以收費自然也不會太低。不過我們為新人安排一整套的高質量婚慶策劃方案,并以‘一條龍’服務打造婚慶品牌。”
在杭州五月花婚慶中心、杭州風尚婚慶中心等大型婚慶公司,記者也了解到了類似情況—長假期間,婚慶定單已滿。不少新人為了辦一次風光、有面子又有特色的婚禮,肯花大價錢請婚慶公司全程安排。
中國婚博會產業調查中心的廖俊國主任說,婚慶行業的火爆“已非一日”。一到休假日,婚慶公司都會忙得不可開交,“特別是‘五·一’和‘十·一’這‘雙節’,各大婚慶公司的場地、司儀、攝像師資源等就會出現短缺情況,不得不招聘大量兼職人員。
廖俊國認為,婚慶行業的高速發展源自當代年輕人思想觀念上的變化:“婚慶之所以成為朝陽產業,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結婚的都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年輕人思想變化快、觀念新銳,作為服務這一群體的產業,婚慶自然也得跟上時代的步伐。”年輕人對文明、時尚的生活方式的追求,直接影響著婚慶市場的走向。 “粗略統計,去年進入婚慶公司的新人比例占新婚夫婦的30%;而去年進入婚紗影樓的新人已從90%下降到70%。重視效率的年輕人寧可多花點錢‘一步到位’,所以傳統的婚紗攝影等獨立服務已經不如‘一條龍’的婚慶服務‘吃香’。”
河南省婚慶服務業協會秘書長李建琪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婚慶產業已成為目前最具前景的朝陽產業。所涉及的直接和相關行業至少有60多個門類,包括婚紗影樓、餐飲旅游、攝影攝像器材、各類家居用品、美容美發、銀行貸款、保險理財等,可以算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搞好了,可以帶動許多相關產業的發展。”
根據去年公布的“中國結婚產業發展調查報告”數據:全國每年有1000萬對新人結婚,與結婚相關的費用達2500億元。其中,88.40%的新人需要拍攝婚紗照;49.14%的新人計劃請婚慶公司為他們舉辦婚禮;78.74%的新人準備到酒樓舉辦婚宴;36.83%的新人要為新娘購買婚紗;67.66%的新人將安排蜜月旅游。“一輩子就那么一次,掏這個錢,新人們愿意”。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慶行業委員會總干事史康寧則認為,2500億元的市場規模還只是一個保守的估計,實際數值應該等于甚至超過3000億元。史康寧向記者提供了另一份新人[創業網www.fswenwen.com]人均消費結構表:影樓婚紗照3484元,結婚珠寶首飾5577元,婚紗禮服2007元,婚慶禮儀7610元,喜宴水平(不含酒水)1024元/桌,新居裝修56998元,蜜月旅游9227元,家用電器16680元,家具17494元,這些新婚消費已達139557元。這還不算新婚購車消費、購房消費。“數者合力,構成中國結婚產業的巨大潛在市場。其產業規模不可限量。”
但在目前,這些足以讓人咋舌的市場需求數據和巨大的產業鏈條,是被怎樣的產業現狀支撐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