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戶今年賺翻了—— 養豬業比股市還要“牛”

陸明東今年養的第二批生豬即將上市。
核心提示
豬肉漲價,給養豬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機,不僅賺翻了,而且為來年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有的養殖戶養豬數量從60頭增加到了200多頭,養殖效益大大提高。在豬肉漲價的年頭,“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更是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保證了養豬業健康有序發展。
養一頭母豬年賺萬元
今年,恩平養豬業流行這樣一句話:“養一頭母豬能賺一萬元。”細細算來,并不是“吹”的。一頭母豬一年平均能生20頭豬仔,以目前豬仔的市場行情580元/頭計算,一頭母豬賺萬元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何況豬仔最貴時達到了600元/頭,這樣的利潤簡直比今年的股市還要火爆,于是恩平養豬業內流行一種算法,按照養母豬數量的多少來衡量養豬戶的收入,哪家有多少頭母豬,今年就有多少萬元收入。
但養豬的成本也明顯上升了,比如買頭小母豬就要3000元,小的種豬也要5000元/頭,這樣的價格對于幾十斤重的小豬來說無疑是黃金價。從廣西進來的小土豬每公斤也賣到40元,創下了歷史最高價。內業人士說,這樣的高價位對于散養戶來說不一定是好事情,因為很多人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購買豬仔和飼料。
龍頭企業牽豬之“首”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今年的養豬成本平均比去年增長30%,除了飼料漲價外,豬仔的價格也高得嚇人,目前市場上的豬仔為580元/頭,直接成為限制很多養殖戶進軍養豬業的門檻,另外,在管理和衛生防疫方面,單個養豬戶明顯是水平不足。
在養豬戶獨木難支的情況下,農業龍頭企業紛紛進軍恩平養豬行業,溫氏集團、長江集團等率先在恩平打下一片天空。
大槐鎮人張志雄見到記者時說話有點顫抖,不是因為緊張而是因為興奮,因為他剛從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開平溫氏畜牧有限公司恩平分公司領到了45757元,這是他和溫氏集團簽合同后,為溫氏集團養豬400多頭豬所得的收入,時間只用了3個月。他還有100畝魚塘,這些魚塘所養的魚大部分用豬糞來喂養,為他節省了一大筆飼料費用,這些魚塘年收入20萬元應該沒問題。
“‘公司+農戶’模式很好,我的投資只有豬舍和人工,豬仔、飼料、防疫等都由溫氏集團來負責,我的所有投資就是花16萬元建設了豬舍,這些投資只要好好干,一年半載就能收回來。”喜形于色的張志雄告訴記者,他以后還要繼續加大飼養規模,農業產業化讓他嘗到了甜頭。
目前,和溫氏集團以“公司+農戶”形式合作養豬的恩平農戶有200多戶,如今這個數字還以幾何數增加,這些農戶以“公司+農戶”的形式讓自己轉變為農業工人。溫氏集團也把他們培養成養豬方面的能手。
各路商家瞄準恩平養豬業
豬肉價格越漲,恩平發展養豬業的優越性就越體現出來了:沒有污染,水源充沛,山地較多,丘陵地區較多,污染很少,土地便宜,剩余勞動力多,農業部門重視養豬業的發展,防疫措施很到位。各路商家看好恩平發展養豬業的好環境,紛紛前來投資。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開平溫氏畜牧有限公司恩平分公司在東成鎮建設一座養豬場,每年能提供豬仔15萬頭左右,一位香港老板準備在恩平開辦一間飼養規模達萬頭的養豬場,一位臺灣老板也準備開辦萬頭規模的養豬場,各路商家紛紛瞄準了恩平。
據悉,恩平市今年的生豬存欄量為20萬頭,比去年略有增加,在全國養豬戶受養豬成本上升、豬藍耳病肆虐困擾的時候,恩平養豬業仍然取得了一定發展,政府嚴密的疾病防控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恩平市農業局負責人預計,明年該市生豬的存欄量還會在今年的基礎上增加6—8萬頭,農業龍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公司+農戶”降低風險
大槐鎮良洞村村民陸明東以前一直為別人養豬,收入不怎么樣。去年,他下決心辦起了自己的養豬場,把自己多年的積蓄都投入了進去,終于買來了60頭豬仔,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
“養了豬以后,才發現沒有以前想的那么簡單,一是成本很高,二是技術缺乏。”陸明東說。養豬后,他為豬的銷路傷透了腦筋,哪只豬生病了就會讓他提心吊膽。熬過了7個月,等到豬出售以后,才發現辛辛苦苦養了半年的豬,才賺回6000元,還不計算人工在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