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提出,要以創業帶動就業,把勞動者培養成創業者,并且要突破發展個體、微型和中小企業的體制障礙和融資瓶頸。縱觀我國目前創業環境,考慮就業壓力的巨大,需要向一些與創業和就業體制及環境有關的部門提出以下問題,供其反思和改革,落實突破體制障礙的精神,創造創業的寬松環境。
一問幾乎是經常和普遍提及的發展導向,即企業要做大做強,這樣的發展戰略能解決中國的就業難題嗎?各地強調上規模和上檔次,偏好大企業和特大型企業的發展,而很少提做多做小。這樣,一可以迅速增加GDP總量,二可以增加財政收入,三似乎還可以增加就業。實際上這些大型和特大[創業網www.fswenwen.com]型企業,一是資本密集,相對投資所用的勞動力數量少,二是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如水、火電、煉油、冶金、化工、裝配線等等,隨著勞動力工資和社保等成本的提高和技術的進步,資產規模和銷售規模非常大的企業,用的勞動力卻相對越來越少。
有的學者還提出,新建1萬個國有企業,每個企業增加3000名職工,用來解決就業,實現公平。其實,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職工從最多的近8000萬,因轉制、退休和下崗等,減少了近6000萬;集體企業職工也同樣從近5000萬減少到了1000萬。正是因為公有程度較高的經濟組織不適應于大規模勞動密集型的個體、微型和中[創業網www.fswenwen.com]小企業,其資本集中和集聚、技術進步、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減人增效,才使國有企業重新獲得了競爭力。再想用人海戰術來搞國有經濟,只能是重蹈覆轍,根本不可能有回頭路可走。
從世界各國發展規律來看,一國65%—80%的勞動力就業是由個體、微型和中小企業解決的。而重大就會忽小,特別是以GDP和財政收入增長為主要發展目標和考核政績時,就業考核和失業者的呼聲又影響不了地區主要領導的升遷,地方經濟的發展就會對創業就業漠不關心。
二問目前我國許多城市建設和管理的方向,能使勞動者有寬松創業的空間嗎?我國許多城市在建設過程中,不考慮中國人多就業壓力大的國情,不顧及眾多勞動者的生計,盲目追求城市所謂現代化,把許多小門小店都拆除了;把一家一戶的小攤鋪趕進或改造成了大商城,甚至變成了百貨商店和大超市;在辦企業方面,嚴禁在庭院和住宅中辦企業;有關部門曾經要求各地消滅攤販,創建無攤和衛生城市;等等。這樣的城市[創業網www.fswenwen.com]建設和管理,讓許多初始和小型創業者無外藏身,消滅了許多非正規創業,掃蕩了許多個體、微型企業,損失的就業機會,我個人估計在千萬之多。現在十七大特別重視民生,重要的是各地政府是讓人民自己去創業,獲得生計好呢?還是政府的建設和管理取向不痛快讓他們創業,政府拿很多的錢把他們保起來合適呢?如果大家都不創業,失業的人太多,覺得吃政府的保障比創業要舒服,那么,你政府究竟有多少錢能保得起中國這樣多的人?
三問我們現在的注冊登記和審批等制度,對創業有利嗎?世界上許多國家,有企業的非登記制度。英國、德國等,非登記企業占到企業總數的1/3。而中國,連擦皮鞋、賣雪糕、修理自行車等等,都要登記注[創業網www.fswenwen.com]冊,否則就為非法經營。還有一些創業項目,準入的審批和許可設置太多,創業投資者不易進入。從中國的情況來看,凡是遵守這種規定的地方,民營經濟發展緩慢,就業困難,實際失業率較高;而浙江諸暨等這樣的地方,沒有按照有關部門的規定辦的地方,10萬家企業中有6萬多家是非登記的,人人謀創業,就業崗位較多,人民富裕,財政殷實,市強民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