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將成疾病防控主流
健康管理是最近二三十年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逐步興起的,在中國雖不足十年,其發展卻猶如雨后春筍般異常迅猛。
在中國可以預見的將來,個人健康管理、企業健康管理也將迅速成為維護健康、預防與控制疾病的主流。
服務與營銷創新是關鍵
我國健康服務產業還遠未進入全國化市場格局競爭階段,但區域市場內多所有制結構、多細分市場的競爭格局將明顯加劇。在這一競爭過程中,服務創新與營銷創新將是健康服務機構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具體而言,目前國內健康服務產業發展模式呈現多樣化趨勢,其多數發展模式是在延承國際健康服務先進理念的同時兼顧具體國情,其經驗教訓都具有借鑒價值。如何突破價格競爭瓶頸,積累充足且合格的專業人才,梳理優化業務流程,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健康服務發展模式與發展戰略,已經成為決定中國健康服務機構未來命運的主要因素。
跨行業合作及行業監管有待改善
雖然外資對中國健康管理行業的投資熱情很高,但是介于其對中國醫療服務市場造成潛在的巨大沖擊,目前國家審批還比較嚴格。10月26日,衛生部下發了《體檢機構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體檢機構必須在衛生行政部門登記并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后,方可開展有關執業活動。外資發展連鎖機構,雖然外資可以占到公司股份的70%,但是在開連鎖機構時每開一家新店都要經衛生部審批。一般的情況下外資拿到這個批準需要半年到一年,且難度較大。
另一方面,健康體檢產業是中國特定制度環境下新興的醫療服務業態,沒有相對成熟的模式可供比較和參考,所以目前中國還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政策及規范,現行政策按醫院審批和監管模式進行,為醫療服務連鎖機構發展帶來了一些困難。業內人士表示,健康體檢機構與一般醫療機構針對人群不同、服務范圍、標準不同,因此應該及時出臺相關管理辦法,解決健康體檢與健康診療、健康保險的結合問題等,促進醫療與保險的跨行業合作。
(作者系清科研究中心副總裁兼首席觀察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