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日調整和帶薪年休假會影響企業經營商家賺錢?專家認為無需太過擔心
帶薪年休假部分取代了“黃金周”集中放假,對用人單位的生產經營會否產生重大影響?今早,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經濟學教授董小麟表示,企業一方面無需太過擔心,另一方面也可抓住由此帶來的新商機,甚至應主動創造需求。
擔心:“短痛”變“長痛”?分析:或對生產安排有利
帶薪年休假帶來職工復雜的休假安排,是很多企業將面臨的直接問題。一些經營者擔心,過去“五一”集中休假時,雖然對生產經營有一定影響,但畢竟是時間固定且全社會普遍休假,生產較易安排,算是一種“短痛”;而一旦實行帶薪年休假,有小孩的可能會選擇寒暑假休,而年輕愛旅游的又可能選擇旅游旺季休,職工的休假就變得分散無序,反而難以安排工作,豈不是“短痛”變“長痛”?
事實上,企業也不必太過擔心。在一些大單位,現在每天就可能有很多職工請假、休年假等,帶薪年休假落實后,確會有更多的員工提出休假要求,但類似于社[cye.com.cn]保的“大數法則”,員工總數達到一定規模,這些休假的員工就會分散得比較平均,一般不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大的沖擊,相反可能更有利于生產安排。同時,即使是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按照《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用人單位仍保留較大的統籌安排權力,也可以實現平穩過渡。
擔心:生意像“坐過山車”?分析:商家更應著眼新需求
三個“黃金周”變兩個,原來形成的供應能力會否更加冷熱不均,則是眾多商家關注的問題。一些經營者擔心,“五一”長假取消后,雖然有三個小長假,但其功能未必就能代替七天長假,生意可能大受影響,高低起伏可能更像“坐過山車”。
董小麟認為,“旺季更旺”,這是肯定的。“五一”長假取消后,其旅游需求可能轉移到春節“黃金周”上。但另一方面,“淡季更淡”則未必。雖然帶薪休假強調的是[cye.com.cn]分散,但中國畢竟是人口大國,同一時間休假的絕對人數不會少,這確有利于部分化解過去三個黃金周集中消費的問題,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動平時的消費,使淡季有可能變旺。
商家更應著眼的是節假日及帶薪年假落實后的新需求。比如,一些勞動者可能會將帶薪年假與春節、“十一”等連休,這種假期的長度是“七天”長假所沒有的,對長線旅游、深度旅游等方面,可能會產生很多新需求。又比如,三天小長假的增加,對近郊旅游、節慶活動、休閑保健需求等也會有新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