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示范點,提高山地創值率,加快生態林業縣建設
惠來再掀林業創業熱潮 □特約記者 唐桂彪
看著滿山遍野的林木郁郁蔥蔥,青翠欲滴,黃漢江興奮不已,他說再過幾年,這幾千畝的荒山將變成“金山”,農民兄弟將有好日子過了。黃漢江是惠來縣葵潭鎮圓墩村支部書記,他選準農村經濟發展路子,承包山地3000多畝,種植加勒比松經濟林,帶領村民耕山致富。
目前,惠來縣林業局及時總結、推廣圓墩村等地經驗,引導山區農民靠山吃山,向荒山要效益,大力種植商品林,提高山地創值率,增加收入,在全縣掀起了新一輪林業創業高潮。縣林業局局長楊宣告訴筆者,惠來共有林業用地90多萬畝,且大都適宜種植商品林,“綠色”產業大有文章可做,可做深做透。他說,這既能為當前如火如荼的新農村建設探索出一條新路子,又能推進全縣林業生態建設,何樂而不為呢?
示范帶動,耕山致富
圓墩村是惠來西部一個山區村莊,有山地近2萬畝,原以種植菠蘿等水果為主,近年來因水果價格下跌,挫傷農民積極性。作為村帶頭人的黃漢江在分析、比較后,依托資源優勢,選準商品林種植這一突破口,宣傳、鼓勵農民發展速生樹種植,并帶頭承包山地造林,示范帶動。同時,村又理順好山地承包關系,做好規劃,通過招商引資,發動個體戶、外商等投資發展林業生產。去年以來,該村已初步吸納各類資金100多萬元,準備種植用材林7000畝,將會帶來可觀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與圓墩村同樣發展商品林生產的還有青坑林場,通過承包、租賃、轉讓、合伙等形式,進行林業項目開發。目前,該場已吸引社會資金1400多萬元,發展速生豐產林2萬畝,其中桉樹1.7萬畝。
引導推廣,生態建設邁新步
去年以來,惠來縣林業局明確思路,以點帶面,狠抓造林綠化,加強森林資源的綜合管護,林業生態建設邁開新步。至目前,全縣共造林1.85萬畝,使林地面積達到7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42.3%,森林活立木蓄積量60多萬立方米。
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合理布局”的原則,縣林業局抓好生態公益林林分改造,實施對其他低效林種改造,加大對工程造林撫育力度。在深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合理制訂出改造規劃,逐步組織實施。至目前,全縣已完成生態公益林林分改造5980畝,投入資金約150萬元。其中在神泉鎮圖田村、隆江鎮林溝村等地完成沿海防護林改造2280畝,在東港鎮長圍村、鳥坑村等地深汕高速公路兩側完成林分改造3700畝。
發展速生豐產林,不但投入少、效益高,而且生產周期短,對生態公益林還起間接保護作用。縣林業局大力宣傳發展速生豐產林的種極意義,消除農民顧慮,堅持“誰種誰有,誰投資誰得益”原則,努力探索多元主體投資林業新機制。據統計,去年以來,全縣營造速生用材林面積共13520畝,投入資金476萬元。同時,做好今年造林綠化工作,至目前,全縣完成整地3.1萬畝,育苗300萬苗,為新一年造林打下良好基礎。與此同時,縣林業局還加大森林防火、依法治林工作力度,防治并重抓好森林病蟲害控制工作,促進林業快速健康發展。
規劃展望,打造綠色惠來
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為加快惠來林業發展,全面推動林業生態縣建設,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縣委、縣政府通過調研、論證,己制訂出加快林業生態縣建設的意見,描繪林業發展藍圖,提出至2010年,全縣荒山荒地均造上林、種上樹,森林覆蓋率達45%以上,基本實現創建林業生態縣目標,打造綠色和諧惠來。
為實現這一目標,縣已成立專門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落實分工協作責任。鼓勵全縣各地更新觀念,放手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實施林業分類經營,建立起政府投入和激勵機制,向新一輪林業創業發起沖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