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家各有心眼自打小算盤
《通知》中除了要求有償使用塑料袋,還對厚度在0.025毫米以下的超薄塑料袋判了“死刑”。而現在大多數小商店和農貿市場攤位上使用的塑料袋都是這種超薄的。對此,小攤小店的店主們有什么看法和行動呢?
在長興市場的一家攤位前,賣小菜的攤主韓女士說:“我支持這個‘限塑’令。其實這么做也是給我們省錢,要不我每年買塑料袋的錢還得上百塊呢。要是賣海鮮什么的,用得可就更多了,每年花費上千塊也很平常。”同時,她也有自己的擔心:“有些同行知道以后不讓銷售和使用那種特別薄的塑料袋了,竟提前大量購買,打算偷偷地免費贈送給顧客,好拉攏回頭客。要是這樣,我們的生意肯定要受影響,希望有關部門到時候管嚴點,別給他們機會。”
而在大菜市的一個攤位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攤主告訴記者,一般來說集貿市場上用來裝菜的綠色、紅色和黑色塑料袋,是質量最差的塑料袋,每個塑料袋成本不足2分錢,厚度連0.025毫米都不到,也不可降解。而cye.com.cn厚度符合標準的、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成本在一毛錢左右。按照目前傳說的三毛錢收費來計算,現在2分錢囤積,屆時再以較高價賣出,利潤空間相當可觀,這也是不少商販囤貨的主要原因。
市民反應不一
悄然興起“布袋族”《通知》明確提出: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籃子,重復使用耐用型購物袋,減少使用塑料袋。這就表示我們又要回到手拎布袋子、肩挎菜籃子逛市場的日子。對此市民們有哪些反應?
“沒有這些塑料袋,我怎么裝煎餅果子,茶葉蛋啊?總不能放在手提包里吧?”鄭小姐告訴記者,她已習慣了使用塑料袋的生活。“聽說‘限塑’后,消費者購物時需有償使用塑料袋,要是這樣的話,我買東西時還得另外花錢去買塑料袋,太不劃算了。”與鄭小姐有同樣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數。市民陳先生為了應對這個《通知》,加入到了“索袋一族”中。即:他每次在超市購物結賬時,都要對收銀員抱怨幾句,路遠東西重,多要幾個塑料袋。其實,他是在攢塑料袋,以防日后花錢購買。
與陳先生不同,孫女士的態度則更為積極一些。幾天前,聽說國家為提倡環保,要“限塑”,孫女士便翻箱倒柜,找出塵封已久的網兜、尼龍綢包、菜籃子等。孫女士說:“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以后要做個‘布袋族’”。采訪中,記者發現真有不少市民有著和孫女士類似的舉動,但他們也反映說,一般的菜籃子看起來很不美觀,而且它的孔隙大,有的不防水、不防油,像海鮮、鮮肉一類濕漉漉油膩膩的商品都不適合直接放進布袋和籃子里。這讓很多布袋族大傷腦筋,他們希望一些商家能捕捉商機,生產出一些美觀實用的袋子,方便市民使用。
包裝業遭“洗牌”新巧百變“菜籃子”
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里,有需求就有供應。《通知》一出臺,就有不少商家盤算著,如何利用好這次商機。
“本來沒想喝這種酸奶,”正在往購物籃里揀酸奶的盧小姐說,“以后‘限塑’了,就拿它的外包裝做購物袋也不錯。”原來現在很多商cye.com.cn家抓住“限塑”的機會,用簡單結實的手提袋替代了商品原來的紙盒子,除了酸奶的包裝發生變化,一些水果、果凍和零食、干貨也適時改變包裝,招徠顧客。
對比起酸奶、水果之類的商品,水淋淋的海鮮和粘著土的青菜卻還要和塑料袋常伴。一些市民也考慮過用網兜來裝它們,但是考慮到會在擠車的時候蹭臟別人,沒準還要引起糾紛,就只能作罷了。但是,這個問題不會困擾我們太久,已經有包裝企業注意到了這個細節,并且研究出了不少適合使用的袋子。
記者在購物網站中發現,新開發出的“菜籃子”,有色彩絢麗可以折疊的鋁合金支架購物籃;也有分成幾格,分裝蔬菜、魚肉,防水防油的多用購物籃;還有可以團起,收成毛線團大小的無紡布購物袋,花色樣式不一而足。其中無紡布材料的最受推崇,也是專家們強力推薦的。相信在眾多購物籃中,肯定會有一個適合我們的“菜籃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