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2日,“降低移動電話國內漫游通話費上限標準聽證會”在京舉行。(新華社記者王建華攝)
新華網北京2月14日電 (記者 張舵)沸沸揚揚的手機漫游費上限調整一事終于塵埃落定。2月13日晚間公布的漫游費上限標準新方案,不僅揭開了漫游費聽證會留給我們的最大懸念,同時也為運營商和消費者之間新的博弈拉開帷幕。
新方案的直接影響
根據新的方案,移動電話國內漫游通話費(包括原來的長途費),主叫上限標準降為每分鐘0.6元,被叫上限標準降為每分鐘0.4元,不區分后付費和預付費用戶。信產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改革與管理研究所副總工何霞指出,新方案與原先上限相比整體有63%的降幅。
但不少消費者認為,經過幾年的發展,各地移動運營商均推出了不同降幅的漫游費套餐,現實中的漫游費水平很多與原有上限標準已經相去甚遠,新的上限標準對現有資費套餐究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呢?
近幾年,中國移動旗下的各地運營商推出了不少針對國內漫游服務的優惠方案,基本上都冠以商旅套餐的稱呼。記者發現,目前各地商旅套餐的資費水平基本上都在新的上限標準之下。
北京移動的08商旅套餐,68元到498元,通話計費從每分鐘0.4元至0.25元不等;上海移動的商旅計劃58套餐,58元檔,差不多每分鐘國內通話0.38元;而重慶移動的商旅計劃中漫游通話費最高為每分鐘0.5元。
河北移動去年推出的全球通奧運88系列套餐中,最低一檔(58元)對國內漫游的收費標準為每分鐘0.49元,其他均在每分鐘0.4元以下。廣東移動從2007年開始將其用戶國內漫游費全線降為每分鐘0.49元,在一些商旅套餐中則給予更大優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