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伊朗在經濟政策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政府在切實保護外商投資和保障返還其本息的同時,還通過批準了“第44項原則”,為將80%以上的經濟交給私營部門鋪平了道路。
在這一情況下,伊朗政局穩定、豐富的能源和不斷增長的財政收入,已引起外國投資者包括歐洲投資者對伊朗市場的青睞。目前,世界各地的各大工業、石油公司都對在伊朗投資感興趣。
除了保護外商在內陸投資的總政策之外,目前在伊朗還設有20多個經濟自由特區。與內陸地區相比,經濟自由特區在免稅、進出口貿易以及汽車制造等方面,為外商投資提供了更多的優惠。
伊朗南部毗鄰波斯灣,北部緊靠里海,地理位置非常優越。伊朗在中東地區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同時它還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它連接了周邊包括3億多人口的各大市場。對外國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誘惑。
中東40%的天然氣資源,或者說占世界總量18%的天然氣資源掌握在伊朗手中。從這個角度講,伊朗僅次于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
去年,伊朗出口增長50%,超過650億美元,其中150多億美元與非石油產品出口有關,技術工程服務占20億美元。
另外,在2007年度,伊朗的進口額達420億美元,其中一半來自歐洲各國。
96%的伊朗鄉村飲用衛生的飲用水,93%的鄉村使用電。伊朗電力生產每年達40千兆瓦,而國家每年需增加5千兆瓦電力生產。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公司來說,這是大好的機遇。
由于伊朗批準了“第44項原則”,私營部門已放手在伊朗投資,這為將國有大公司交給私營部門創造了條件。對此,伊朗已決定,除了在軍事和警察部門的部分公司外,實際上所有國有公司都要交給私人部門。
另外,根據保護外商投資法,伊朗已向外國投資者提供了必要的擔保,讓他們在所有危險因素包括戰爭、襲擊、動亂、政治變故等事件面前放心。根據這項法律,外國投資者在財產所有權方面已沒有任何限制,外國人可以放心大膽地投入充滿商機的伊朗市場。正因如此,在2007年,要求在伊朗投資的外資額達到110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