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創(chuàng)業(yè),國家降低了工商注冊的門檻,一些不法分子就趁機鉆空子,租用辦公地點或者倉庫,注冊一些公司行騙,且手法巧妙,極易誘人上當。
完備的工商注冊手續(xù),堂皇的辦公場所,精美的招商宣傳資料,貌似正規(guī)的加盟合同,誘人的高額回報,讓打算投資創(chuàng)業(yè)的黎先生動心了,他繳納了“加盟費”和定金。可是,在家左等右等不見設備如期發(fā)運來,最終才發(fā)現(xiàn)對方“人間蒸發(fā)”。
高額回報誘人上當
去年11月底,中江的黎先生在某知名創(chuàng)業(yè)網站上看到一條信息,稱武漢一家公司正在面向全國招募投資者合作建廠,生產一種叫作“天然生物素”的產品。黎先生遂與這家奧博宏業(yè)(武漢)商貿有限公司取得聯(lián)系。對方一位自稱徐經理的工作人員對黎先生說,“天然生物素”是他們公司的專利產品,被譽為“白金第七營養(yǎng)素”,其市場收購價格達1400美元/公斤左右。
這家公司說,生產“天然生物素”的原料很常見也很便宜,而且生產不受季節(jié)影響,工藝簡單易學,只需投資幾千元就可辦廠。他們將為加盟者免費提供全套技術和專門設備,并培訓技術人員,同時以7800元/公斤的價格回收產品。
這位徐經理還給黎先生算了一筆賬:以50公斤玉米為原料,日生產0.15公斤“天然生物素”計算,除去人工工資、輔助原料、房租水電等方面的消耗,其日利潤有700元左右,年獲利可超過20萬元。徐經理熱情地向黎先生發(fā)出了邀請,歡迎他到武漢實地對公司進行考察了解。
交錢簽約步步上鉤
2007年12月6日,黎先生在位于武漢市江漢區(qū)的武漢國際大廈10樓找到了這家公司。幾十平方米的一間大辦公室被隔成若干個小間,七八名員工埋頭忙碌著,墻角、桌邊到處堆放著各種招商宣傳資料。
公司法人代表鄧瓊華親自接待了黎先生。他拿出公司的營業(yè)執(zhí)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天然生物素”的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及相應的檢驗報告和合作的合同文本,一一讓黎先生過目。這堆黑紙白字的文件材料讓黎先生基本消除了原有的一絲疑慮,他一邊翻看,一邊向鄧瓊華詢問公司有多大規(guī)模?目前有多少人加盟合作建廠?在德陽還有沒有其它加盟的投資者?……鄧卻表示這些都是公司的商業(yè)機密,不方面向黎先生透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