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浙江頻道3月17日電 有創業想法,但缺少創業知識,怎么辦?上虞市為每個有想法的創業者“量身定制”創業項目,至今已使300多名學員走上了創業之路,為近700名參加創業培訓的學員“定制”了創業項目,同時有更多的人被吸引到創業者的行列中來。
日前,上虞市曹娥街道農民曹彩霞牽頭創辦的上虞市鴻盛合作社家禽類農產品正式注冊了“鴻野”商標,從此,合作社加工的雞鴨鵝等禽畜,就可打入各大超市。“真要感謝政府為我們這些想創業的人‘定制’創業項目,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創業之路。”曹彩霞說。今年40多歲的曹彩霞參加了創業培訓后,創業指導專家根據她的實際情況,為她“量身定制”了一個創業項目。不久,一個注冊資金60萬元,聯結農戶24家的上虞市鴻盛合作社應運而生。
上虞市在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市”過程中,想創業的人越來越多。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創業知識,盲目創業導致失敗的現象也有發生。如何提高百姓創業的成功率,成為擺在上虞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對此,上虞市首先對全市進行創業規劃,邀請上海專家,根據上虞塊狀經濟的特點和產品結構現狀、商貿業發展需求,進行規劃論證,選定了生產加工配套業、小型制作業、餐飲服務業、縫補洗理業、物業服務業等近百個適合上虞經濟發展的創業項目。在此基礎上,該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創業培訓,開設了加工配套業、三產業、新農事業、現代服務業等5個創業見習基地,將一批想創業者和初創業者集中起來,開展創業知識、政策及相關業務的指導。參加培訓的學員,每個人480元的學費,全部由政府埋單。
指導老師根據各個學員的特長、經濟實力和創業意向,為其設計一個創業項目,幫助其完成創業計劃書。在該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記者看到了一大摞的創業計劃書,做得都很具體。一個叫王榮的學員,在計劃書中,仔細描述了目標顧客群,還認真分析了競爭對手的優勢、劣勢,創辦企業需要的設備、資金等。該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領導說,如果條件成熟,像這樣的創業計劃書,都可以付諸實施,成為一家又一家規范的企業。
上虞市有關部門還對各個學員創業過程進行跟蹤服務。從上海退休回家的王春榮老人,去年投入100多萬元,在章鎮開了一家休閑農莊。農莊建起來了,但通往農莊的道路十分狹窄,稍大一點的汽車無法通行。上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領導得知這一情況后,多次到鎮和村協調,想方設法將馬路拓寬。
據了解,上虞市已為想創業和初創業的人員協調解決諸如道路拓寬、資金信貸等各類困難近80個。(浙江省人民政府門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