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為青年創業積蓄原動力
“年輕人創業中選擇IT等新興領域的居多,因為在傳統行業內年輕人創業缺乏優勢,也不具備條件。而新興領域里創新機會較多,對年輕人來說可能更為適合。”寧波凌科網絡的張峰這樣說。
創新是公司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寧波凌科網絡在組建后的6年多時間里,一直靠創新不斷拓展著業務領域。在2006年11月,寧波凌科網絡在國內首創了“收客”概念,開始著力打造新一代網絡資訊存儲網站:中國收客網。“收客”是一個新名詞,就是對圖片、視頻、咨詢等網絡資源進行歸類并進行網絡保存的一種全新服務。它有助于使用者在瀏覽網頁時隨時在網絡上保存下來,以便日后需要時到“收客”網上查閱,而不必重新在茫茫網絡空間里搜索。雖然張峰的中國收客網還在初創中,但已被評為“2007年度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網站100強”。
張峰在拓展新的業務領域的同時,也不忘通過創新推動通信及互聯網行業的業務進一步發展。 “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發生手機丟失這樣的事。當這事發生時,你最可惜的就是存在手機中的電話號碼簿再也找不回來了,我們已經研制成功一項服務,使用這項服務,你在手機中每存一個號碼,就會同時自動備份一份在我們的服務器里,那樣你丟失了手機,只要用新手機發個短信就能取回號碼簿。”張峰對這項服務的前景充滿信心。
今年年初,寧波凌科網絡與浙江大學軟件學院攜手組建了浙大—凌科3G研究所,研究所將致力于手機3G方向的技術研發、培訓及實際項目運作,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3G領域人才、開發出更高端的3G技術。張峰說,研究所的組建,對推進公司3G通信領域的業務拓展有很大幫助,同時能夠為公司培養大批相關領域的優秀人才,這一創新性的科研、人才培養模式,必將為公司帶來豐厚回報。
“中國PEOPLE258人才網的成長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創新。可以說,沒有創新就沒有PEOPLE258人才網的今天。”吳友旺說, “不斷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是公司不斷成長的關鍵。”如在產品創新上,該公司抓住國內企業紛紛實施人力資源招聘服務外包的契機,先后制定了27款產品,供企業選擇。這種服務方式避免了與全國2600多家人才服務機構的服務同質化,使公司在創新中獲得蓬勃發展。在管理創新上,吳友旺摒棄了傳統企業創業者渴望絕對控股的想法,而是推行股權激勵的方法,讓公司中層以上員工擁有股權,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
在家禽業大展身手的徐建宏談到創業的成功,也歸功于創新。2002年是公司突破性發展的一年。該公司走出傳統家禽業發展模式,與一家生物藥廠建立合作關系,從國外引進一種品種為“海蘭白”的蛋雞,生產作為制造人流感疫苗主要原材料的10日齡胚蛋。這一項目的引進標志著公司由傳統飼養業向高科技生物領域進軍,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目前,徐建宏正忙著籌建一個總投資約1000萬元、存欄飼養15萬羽蛋雞的大型高科技養雞場。徐建宏對即將建成的高科技養雞場憧憬無限: “養雞場采用四層立體養雞,做到雞與糞分離,雞糞進沼氣池,沼氣給周邊農戶……” “高科技養雞”將不再是夢想。
青年組織做堅強后盾
近年來,團市委、市青聯充分利用共青團的組織優勢和人才優勢,大力開展青年科技創新行動,以實際行動扶持青年科技人才創業,使青年科技創新行動成為共青團組織開發青年人力資源與服務社會和諧發展的雙贏之舉。
開展青年科技創新行動,人才是前提。團市委、市青聯以青年人力資源開發為立足點,從工作實際出發,大力培養農村、青工等層面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積極引進各類高學歷、高素質的青年人才,努力為青年科技創新行動的實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一是圍繞技術運用、規模經營、市場開拓三個環節,實施“青年農民培訓工程”,培育壯大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青年農業產業化帶頭人、青年農民經紀人三支隊伍,并通過開展農村青年實用技術培訓,大力培養農村青年科技興業人才。目前,三支重點隊伍中,每支隊伍人數保持在60名以上,總數達200余人,為廣大農村青年發展科技興農項目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人才支持。二是舉辦了青工業務技能培訓班、青工創業技能輔導班等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結合創新創效行動,造就企業青工科技創新隊伍。目前,全市已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近1200期,促進了全市青工業務技能的提高和創業意識的增強,在此基礎上還建立了市、縣聯動的青工科技與創業人才庫。三是依托青年統戰渠道,引進高素質青年科技人才與青年創業人才。目前,累計有20多個批次、1500余位海外青年企業家和高素質科技人才來甬訪問,其中港、澳、臺青年企業家1200余位、海外留學人員100多人。
在培養人才的同時,團市委、市青聯和各級團組織也紛紛行動起來,整合社會資源,建立青年科技創新與創業陣地,為青年創業搭建平臺。早在2001年,全國首家中國青年海外學人創業基地就在寧波保稅區正式揭牌落成。基地落戶以來,團市委、市青聯配合寧波保稅區等有關單位切實加強基地建設工作,狠抓基地的硬、軟件配套設施,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截至2007年6月,已有博業數碼科技公司等80多家由海外留學人員創辦的高科技企業落戶創業基地。團市委、市青聯還先后創建了一批農村青年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創建高素質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引進基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