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井噴”行情未出現
與奧運前預期的“井噴”式利潤不同。當奧運真正來臨時,商家們便清醒了。著名的秀水街和紅橋市場,外國客人也沒有預想的那么多。
據一位來自安徽省、在秀水街經營服裝多年的中年女士介紹,奧運期間顧客并沒有預想的那么多。雖然此前她多找了兩位會外語的店員來幫忙,但生意并不如預期那么好。“客人只比平時周末好一點兒,而且大多是來逛街的,并不買衣服。”該負責人說,“購買力并不強,實際上從今年5月份生意就開始出現下滑了,外國客人一下子減少很多。過去,他們都是由旅行社帶過來的。”
據她介紹,奧運會開幕后,感覺情況好一點兒了,但是把過去的兩個月也加進來的話,平均銷售額還是下降了。除了外國游客同比減少了,外地旅客減少得也很明顯。“與樓上經營紀念品的商戶不同,我經營的服裝,更多的是賣給外地游客,期望奧運過后,情況會好點兒。”該負責人稱。
與經營服裝的負責人不同的是,來自浙江溫嶺的姐妹倆,在秀水街大廈四層經營珍珠生意,已經3年了。她們的生意在奧運期間見好,增長幅度卻有限。“你看逛的人多,買的人少。而且,他們大多不愿意花大價錢買珍珠飾品,不過,有人買,已經算不錯了。”妹妹介紹說。正說話間,來了一位帶著奧運胸牌的外國客人。
姐妹兩個用嫻熟的英語招待這位客人,客人話很少,只確定選擇3條與耳環相配的項鏈,姐姐報價人民幣900元,客人拿出300元人民幣,結束了討價還價。前后不足兩分鐘,生意做完。姐姐又開始拿起絲線,開始制作另一條項鏈,她們從浙江溫嶺老家進珍珠原料,然后自己手工制作,再賣出。
“我們現在并不求高價,有時候走量也可以維持我們的生意。就像你看到的,現在很多外國客人很清楚秀水街物品的價格。生意遠不如從前好做了。” 妹妹說,“生意從5月份開始就不好做了,之前有一些固定的俄羅斯客人,定期過來拿貨,但現在已經很久沒有過來了,其他地方的游客也很少。”
與她們情況類似的還有紅橋市場經營珍珠的商家,在北京,紅橋市場的珍珠最為出名,可是因為秀水市場的名聲更大,很多客人在逛過秀水后,就不到Cye.com.cn紅橋市場了。因為奧運期間來北京的游客,有很大一部分是工作人員或運動員以及他們的親屬。有很多人是第一次來北京,他們更關心比賽和游覽風景名勝區,逛街反成次要的選擇了。對于他們來說,秀水街與紅橋市場沒有太大的區別,同樣擁有廉價的服裝和珍珠,逛過一個就可以了。
這對于紅橋市場的商家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奧運前,這里就作為主推的奧運商家之一,但奧運來了,并未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游客。實際的情況是,雖然客流量并不見得會比之前少,購買力卻直線下降了。
一位在紅橋市場經營珍珠生意超過10年的女士稱,觀賞的客人居多,買的客人少。“我們在奧運前,已經知道客流可能會減少,所以對此期望并不高,我都沒有為了奧運而加貨。”該女士稱,“一方面是之前,已經有大量的積貨;另一個方面,我認為來看奧運的人,不見得會有空過來買東西,而我更期待奧運過后的旅行團的再度來臨。”
對此,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稱,很多業內人士表示,只想平穩度過奧運階段,鉚足力氣為奧運過后的“十一”長假做好準備,那時,到京人士可能會遠超奧運期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