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這一調查結果令人心存隱憂,大部分“90后”大學生抗挫折能力不足,在面對困難時就更可能引發各種心理問題,這一點也是高校教師應重點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在釋放壓力方面,超過五成的學生選擇與家人、同學聊天來紓緩情緒,而有近三成的人則寄托網絡,通過QQ空間、博客、上網打游戲的方式來調節自己的情緒。還有二成半的同學則善用目標轉移法,通過學習和工作等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麻木自己,給自己放松減壓。
敢于承擔責任但過于自信
在調查中,有64.7%的學生認為責任就是“要為自己做的、決定的每件事情堅持下去并承擔后果”,體現了半數以上的大學生能夠比較好的理解“責任”的概念,敢于承擔責任;但也有9%的“90后”認為“應該擺脫責任的束縛,做人開心快樂就好”。
不過,令專家更為關注的是,調查顯示,有34.5%的新生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規劃;32.2%的人不相信夢想和信念對人生的影響;但卻有77%的“90后”新生對自己“充滿自信”。
該份報告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當一部分“90后”信仰缺失、缺乏人生目標,卻“自信滿滿”。這一事實應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90后”的大學生日后終將成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棟梁之才,然而信仰的缺失會導致這一批接班人將難有特別重大的作為和貢獻,這是符合歷史事實和辨證規律的。因此,高校應該注重培養大學生早日樹立正確的理想觀念,這對于他們的成才和發展是有極大的好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