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之前,要做許多準備工作,不同水準的準備就會“收獲”不同的創業成果。在本市各個區的職介中心,職業指導師在日常開業指導工作中,遇到兩類咨詢者:一是已經做好了許多開業前的準備工作,如對所選項目的市場調查,盈利能力的分析,管理和用工成本預算等,在開業前需要咨詢的,只是了解與開業有關的優惠政策,他們咨詢的問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但另一類咨詢者提的問題就令人感到有些茫然:你覺得我做修理修配好,還是做家政服務好呢?你認為目前干哪一行比較賺錢啊?這些把自己創業的決定權交給他人幫助選擇的咨詢者,開業前期準備明顯不足,其開業的成功幾率就相對比較低。
近年來,在創業政策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但成功的幾率在3%--5%,根本原因還在于缺乏經驗和創業前充分的準備。
那么,作為一名初創者,在創業前要做那些準備工作呢?虹口區開業指導中心的指導師王星為創業者作了這樣的分析。
要有創業風險意識
創業不可能一帆風順,這是創業者必須考慮清楚的問題。創業者必須明白,市場是無情的,它并不是每一次都會青睞創業者的。如果創業失敗了,我失去的是什么?應該怎樣面對失敗?尤其是小資金創業,是每個創業者所面臨的問題。充分的準備和不斷地學習,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這種概率所起的作用。所以,一次創業失敗并不代表什么,持續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創業盲目性太大,這是大學生創業甚至是年輕人創業的“通病”。學生創業應當有必要的“風險意識”,才能承受住創業過程中的風險和失敗。很多大學生創業者只看到他人成功后的表面現象,不顧時間、地點的差異,盲目照搬照抄別人的經驗步他人后塵,而自己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