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全球金融危機洗禮的國內外私募股權投資業者在日前召開的2008中國私募股權投資論壇上暢談在當前形勢下的投資策略調整。與會者認為,美國次貸危機(聚焦美國金融漩渦)對整個私募股權投資行業資金募集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作為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來說,即便現在估值很低,市場很大,也不應著急投錢,而是要仔仔細細地對企業的基本面進行研究。至于未來投資行業的選擇上,與會者比較看好內需類傳統行業,比如食品等消費品行業,或者是無線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類行業。
流動性減少
德同資本主管合伙人田立新認為,次貸危機后私募投資的資金流動性降低了。對于新的私募基金而言,融資已越來越難,可能從現在到年底都不太可能。這些私募投資要想生存下去,必須著重思考三個因素:一是投資策略方式;二是現金流和盈利模式,“自我造血”非常重要;三是融資速度、金額、估值的大幅度變化。
而在華生資本的合伙人許文聰看來,一個好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者必須要有經歷金融風暴的經驗,比如國外很多好的私募投資者就是從1997年、2000年的風暴中成熟起來的。我們應該從中學習如何保護所投的公司,如何協助他們在資金短缺時解決問題。
捷鴻資本創始人王剛則表示,一方面市場機會增加,特別是好項目比較多,一方面市場上的競爭在減少。去年是我們追項目,現在是項目倒追我們。目前來看,IPO大門繼續會關閉,上市不行,只有找別的渠道,這就給了我們很大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