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他們是徘徊在一個個藝術殿堂門口的“商業幽靈”,不懂藝術,也決不踏入藝術大廳半步,卻掌握著許多人涉過藝術之河的“擺渡權”,并從中漁利。有這些黃牛作“門神”,藝術之于百姓,不是近了,而是平生了許多麻煩。
“寄生”在肥美的“奶酪”上,有誰會輕易言棄?因而,黃牛們成為一道長長的“風景”,甚而自詡為“百姓與藝術之間的一座橋”。本報記者解析黃牛的故事,期待引起關注。
湖北日報消息 15日晚,位于京漢大道上的武漢中南劇場燈火輝煌,一場兒童劇即將上演。劇院周圍有幾個人,在人群里擠進鉆出,眼神飄移,步伐不定,不時拉住行人問:“有票嗎?”“要票嗎?”
看似矛盾的兩句話,暴露了他們的身份——他們從事著倒票行當,人稱黃牛、“票販子”,他們自封“二手票經紀人”。“你還莫看不起干我們這行的,行情好的時候,一晚上賺的錢夠你干幾個月。”經知情人介紹,一位自稱“老劉”的倒票人頗為得意地向記者炫耀。
據了解,演出票的分配通常呈“三個一”格局:1/3的票為觀眾自購,這部分票多是中、低檔次的票;1/3是“人情票”,其中既有演出商贈送給有關部門的,也有企業、個人購買后用于送禮的,這種情形,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買的人不看、看的人不買”;余下1/3的票中,一半被企業團購,一半送到媒體充抵廣告宣傳費。
超過半數的演出票都不通過正常渠道流通,倒票黃牛自然大有可為。
老劉告訴記者,黃牛們最容易拿到的,是政府機關的贈票和團購票。不少“大黃牛”在大企業、媒體廣告部都有熟人,從這些人手中,“大黃牛”能以2折左右的價格收到票,再分銷給手下的“小黃牛”,待票被轉到觀眾手里時,售價約為原價的5折左右。但遇到周杰倫這樣的“大腕”開演唱會,“大黃牛”們通常全額收進票,再加價賣出,同樣是穩賺不賠。
每張票,“大黃牛”按票面價值抽取20元-200元不等,只要能弄到上百張票,一轉手就能賺上萬元,一夜致富在“黃牛黨”中并不稀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