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國相對封閉的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為我國競技體育的輝煌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也使運動員成為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學習能力強,但大多文化素質不高,對社會了解不夠,退役之后在融入社會和再次就業上普遍存在困難。可喜的是,破解運動員退役再就業難題出現了很多新舉措、新趨勢。我們和讀者一起來關注這些新舉措、新趨勢,以期這一難題慢慢得到圓滿解決。
因傷病退役的短跑運動員孫影正籌劃在長春開一家烤肉店,這個大膽的計劃是在不久前舉辦的首期吉林省退役運動員創業培訓班上誕生的。
從10月28日到11月7日,孫影和另外74名退役運動員走進課堂,成為退役運動員創業培訓班的第一期學生,69人獲得了培訓結業證書,初步達成創業意向的有9人。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主任翁家忍說:“培訓班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這是全國體育系統第一個專門針對退役運動員的創業培訓班,將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
有人已經習慣把中國競技體育比作金字塔式結構,能在奧運賽場爭金奪銀的選手無疑位于金字塔塔尖,而像孫影這樣的省級專業隊運動員只能位于金字塔中部。多年以來,各個省份都積壓了很多運動員,他們退役后很多人領取了經濟補償,但沒有二次就業的能力;即使握有學歷文憑,也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目前,我國在訓優秀運動員約2.3萬人,每年有3000—6000名專業運動員退役,有數字顯示,每年有40%的退役運動員難以按時適當安置。除了擁有運動能力和一身傷病之外,這些運動員缺少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職業技能,而主管部門對于運動員職業指導方面責任缺失,讓“奪金牌難,找工作更難”成為體育圈內的流行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