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就業人數供遠大于求讓許多高校畢業生難跨進職場,從而也催生了對于職業技能、綜合素質等方面的培訓需求,而培訓機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校教育與就業市場之間的脫節。
■現象:一場招聘會,1萬份宣傳單
“現在參加一場招聘會,就能收一大把這樣的宣傳單。”師大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大四學生小楊揮著手里的動漫培訓宣傳單頁對記者說。對于這種情況,省人才市場的孔德忠副主任說,這與金融危機下學生就業難有關。
“我們一場大型招聘會就能發出一萬份宣傳單。”石家莊一家動漫游戲人才培訓中心的劉女士說,每場招聘會下來,都會吸引十來個學生參加培訓,這還不包括看到宣傳、以后可能來學習的潛在生源。今年,這家動漫游戲培訓機構計劃比去年多招100人左右。
■商機:“就業難”催生培訓需求
今年培訓機構紛紛“擴招”,與金融危機下畢業生找工作難有關。據河北搜才網的最新數據顯示,近三個月平均每個月的求職簡歷注冊量為兩萬份左右,而職位發布量平均每個月約僅為8000個。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供求矛盾的突出。
“今年確實出現了企業新招人員減少的情況,”孔德忠說,“目前跟省人才市場合作的七八家比較大的培訓機構中,有一些在考慮針對這個情況擴大招生,或者開發有針對性的服務產品。”
■角色:學校教育和就業市場的“中間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