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廣大市民翹首企盼“無線城市”的同時,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無線深圳”這一藍圖的實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線城市”的建設固然充滿商機,但是由于其投入高,且成功的盈利模式還在摸索中,尤其在市場培育期,亟需得到政府的支持。
在歐美,有人將無線城市的無線網絡稱為“免費公共無線互聯網”。在國內,這一個觀點也得到業界專家的認同在理想的無線城市當中,無線上網不需支付任何費用,或者作為一種公共基礎設施,和自來水、電力一樣,收取低廉的費用。北京郵電大學闞凱力教授甚至提出,無線城市就是“上網、打電話全不要錢了”!
眾所周知,除了部分咖啡館和酒店,在其他地方的無線上網費用并不低,有的需要從運營商那里購買無線上網卡,要么支付按流量計算的費用,要么支付包月上網的費用。因此,對于無線城市的建設,在采訪中,不少電信營運商的態度相當謹慎,他們普遍的觀點是:無線城市這個概念是政府提出和推動的,如果在大范圍內采取免費模式,政府應該給予財政支持。
電信營運商的擔憂還來自國外一些城市失敗的案例。據專家介紹,世界上第一個無線城市的建設,始于費城。費城的目標是在約350平方公里的市區范圍內,提供Wi-Fi寬帶上網服務。然而發展速度過慢以及運營成本過高等問題造成了費城計劃的一度擱淺。后來經過兩次反復,費城無線覆蓋也只完成了80%,用戶數量停滯不前。
據記者了解,現有的無線城市商業模式大概有以下幾種:租金模式,這種模式跟固定寬帶接入方式一樣,直接收取費用,按時間收費,例如推出包月套餐,包季度和包年。而無線寬帶的使用往往并不是必須的,這就造成了吸引力不足,客戶發展緩慢。廣告模式,ISP自己建設、運營網絡為主,為普通市民提供免費的、帶寬較低的服務,通過廣告支持免費服務。開放共享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公共和私人擁有的分散的Wi-Fi網絡通過共享方式開放給他人,通常是免費為Cye.com.cn加盟者開放。政府買單模式,在該模式下存在著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完全由政府買單,網絡建設就像修橋鋪路一樣成為城市的基礎公共設施,甚至由政府完全負責運營而不要運營商。另一種是政府為其公共安全管理的需要自身建立網絡,然后再擴展范圍,面向公眾服務。政府作為其中的最大用戶,保證運營商基本的收入,然后將網絡資源免費或者盡可能低的價格提供給廣大用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