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島邦聯通達貿易有限公司借助奧帆賽比賽場館的熱乎勁最后清貨不同,北京的一些經銷商則是看中了元旦、春節這個消費的黃金點尋找最后機會。奧運會貴金屬特許生產商北京驍天時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基雄告訴記者,雖然奧運已過,春節的檔期還是會帶動一定消費的,尤其是很多家在外地的人回家過年也會稀罕帶上奧運特許商品。在打折的旗號下,銷售還很樂觀。
正如金基雄所說,據媒體報道,北京東四環富力廣場的奧運特許商店,1月份總能看到排著長隊購買奧運特許商品的人。該店在門口貼著宣傳海報,“奧運商品全場5元起”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很多商品的價格也低至2折左右,如原價近百元的福娃只需20元,也是最搶手的。書包、錢包、腰包等商品的價格也都幾十元不等。經銷商在利用最后時間清理庫存,金基雄認為,如果經銷商前期進貨存貨合理,消化庫存不會成為大問題。
3月31日后不能用奧運標志
負責生產、銷售北京奧運會特許商品的特許企業可以在不繼續利用奧林匹克標志進行廣告宣傳的前提下,以團購等形式,通過非實體店面渠道(不含互聯網和電視購物)銷售北京奧運會特許商品。
按照北京奧組委規定,從2005年11月上市的奧運特許商品已經在2008年12月31日前停產。在2009年3月31日24時以后,北京奧運會的所有特許商品都將停止銷售。
北京奧組委法律事務部負責人李雁軍解讀此項規定時說,北京奧組委在處理奧林匹克標志使用問題時,將在遵守國際慣例和規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護和愛惜社會資源,不給北京奧運會被許可企業增加負擔。因此,負責生產、銷售北京奧運會特許商品的特許企業可以在不繼續利用奧林匹克標志進Cye.com.cn行廣告宣傳的前提下,以團購等形式,通過非實體店面渠道(不含互聯網和電視購物)銷售北京奧運會特許商品。部分因受自然災害和產品市場形勢影響嚴重,庫存壓力較大的特許企業,可以經北京奧組委或中國奧委會同意后,在不繼續利用奧林匹克標志進行廣告宣傳的前提下,利用自有實體店面銷售庫存的本企業自產北京奧運會特許商品。
奧運商機是賠是賺?
按照過去歷屆奧運會銷售特許產品的經驗來看,奧運會舉辦當年的銷售量應該占到奧運特許商品四年銷售總量的70%,但從本屆奧運會來看,去年實際銷售情況與預期之間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曾擔任景德鎮奧體瓷業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總監的朱安平在去年3月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即表示,最頭痛的就是如何保證產銷協調,他形容這是橫亙在經銷商頭上的一把刀。而2009年1月,他再次接受記者采訪,回顧這一年的銷售時,他表示最后結局“馬馬虎虎”。
朱安平沒有告訴記者景德鎮奧體瓷業有限責任公司在奧運商品上最終的銷售情況,但他所提到的產銷協調卻是每一個奧運特許商品生產商、經銷商去年必須精心計算的問題。許鵬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在2008年就有一家曾為往屆奧運會做特許商品生產的企業員工向他預測,奧運之后特許商品的銷量會驟然下降。雖然已經做好心理的準備,但許鵬發現,奧運之后的情況比自己預想的還要冷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