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影響不斷加深、就業面對嚴峻形勢,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以創新促創業,以創業帶就業”。
出政策 多方扶持創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而創業則是創造新增就業的最好方式。
“創業是帶動就業的最好方式。我們商丘是人口大市,有830多萬人,去年商丘市搞了3個月的‘三大實踐活動’,就是思想大解放、經濟大開放、全民大創業!比珖舜蟠、河南省商丘市委書記王保存說:“創業對帶動群眾致富、保持經濟增長、改善民生意義重大,我們推出了幾項政策,凡是國家出臺的鼓勵創業的政策我們全部落實,在商丘的創業企業各種收費能減則減、能免則免;為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設立了1500萬元的創業發展基金,創業者可獲得最高5萬元的小額貸款,鼓勵擔保公司為創業者提供擔保;提高相關部門的辦事效率,為中小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同時,我們有5所職業技術院校,長期培訓在校生超過4萬人,政府還搭建平臺,建立創業孵化園,為創業前的技術轉化提供平臺,目前,有上萬人進入創業孵化園!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青年旅行社總社總經理張駿建議,有關部門可在幫助大學生減低創業成本方面出臺相關政策,如把創業成本較低、操作性比較強的項目匯總、集合起來,然后把這些信息統一發布給大學生,讓其創業時有所參考。
搞培訓 提高創業能力
要想提高創業能力,一個重要的手段是加大對勞動力的培訓,增強未就業人群的勞動技能水平,使勞動力大國變為人力資源大國。
最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了首批國家級創建創業型城市,全國共有81家。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郭國慶認為,鼓勵創業,帶動就業,重點是給予資金支持和創業指導。要鼓勵企業提供帶薪實習計劃,這樣做一方面增加了應屆畢業生的社會工作經驗,有利于提高其就業競爭力,另一方面不會過多增加企業人力成本,并可以培養儲備人才,節省企業招聘的人力成本。此外,高校必須提高專業與社會需求的匹配程度,緊密聯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更多培訓課程,增強創業人群的素質和市場開拓能力。
“政府部門要加大社會公益培訓力度,借助大專院校設立相關免費的繼續教育培訓基地,為青年提供受教育平臺!比珖䥇f委員、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管委會主席王俊峰認為,“有關部門應與政府的勞動部門、社會的培訓機構共同聯手啟動一系列的培訓項目,引導青年根據自身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培訓項目,提升就業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