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大批農民工返鄉無業可就。農民工一人失業,就意味著一個家庭收入的減少,在農民人均純收入本來就低的西部地區,甚至意味著返貧。幫扶返鄉農民工創業促進返鄉農民工就地就業,是一些地方很好的實踐。然而,記者在勞務輸出大省貴州農村調研時發現,返鄉農民工創業之路走得艱難。
一個返鄉農民工的創業心聲
貴州省羅甸縣平巖鄉獨坡村村民田進去年受金融危機影響被迫關掉了自己在浙江永康苦苦經營了7年的加工廠,舉家返鄉,并決定留在家鄉創業。然而,創業之路并不如他想像的那樣順暢。近日,他向記者展望了他的創業前景并傾訴當前遇到的難題。既雄心勃勃,又無可奈何……
“2000年,我來到有著‘五金之都’稱號的浙江永康打工。一無技術,二無資金,給老板修機床,邊學邊干。不到一年時間,我就學到了技術,能夠生存了。2001年4月,幾個親戚湊了7萬多元錢,我出來單干,自己開了一個齒輪加工廠。
“2006年之前,生產狀況一直很好,雇了8個工人,除了全家老小及工人工資等所有開銷外,一年純收入至少在10萬元以上。2007年,投入與收入開始保持不了平衡了。我們不太了解市場行情,以為這種狀況過一陣就會過去,繼續與國外企業簽了幾張2008年的訂單。進入2008年,整個市場行情都不景氣,但為了履行合同,硬著頭皮繼續生產,幾個出口訂單做下來,虧了20多萬。
“眼看幾年的辛苦錢一眨眼就不見了,真是心痛啊!毅然決定棄廠回家。15萬元的設備僅以1萬元轉賣,9月回到家時,存折里只有13萬元錢。
“回家做什么?家里農田多年無償拿給別人種,自己也無心再干農活。當地村民自己釀的‘波凼酒’遠近聞名,依靠這個資源,建個酒廠,是我想了8年要干的大事。抓住這個機會,我要把家鄉的這個土酒做大做強,從酒的開發、質量、包裝到縣城、各鄉鎮銷售網點等各個方面,要做到公司化管理,每個環節我都想好了,我有這個能力把這件事情做好。
“出去幾年,家里房子不成樣子,結合即將要建的酒廠,我修了一棟3層高的樓房,一、二樓作酒廠車間。可是房建了,僅有的13萬元也花光了,四處想辦法貸款,就成了我這幾個月來最重要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