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巴南區二圣鎮中坪村返鄉民工越光喜喜上眉梢:去年參加創業培訓后,投資50多萬元興建的35畝“越祥生態立體養殖場”喜獲豐收——養豬、養魚和蔬菜種植共實現年收入達40萬元。如今,巴南區像越光喜這樣懷揣資金返鄉創業的民工已達7865戶。
近年來,巴南區每年向區外輸出勞務16萬人,實現勞務收入逾14億元。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一些學有技術、懷揣資金的農民工陸續返鄉。巴南區及時出臺了支持和鼓勵返鄉民工自主創業的政策,從資金、稅費及審批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開業培訓指導、信息服務、市來源華夏酒Cye.com.cn報場拓展服務及企業孵化等支持創業的服務體系,建成了“惠民返鄉創業園”“魚洞創業一條街”等多個創業基地,返鄉民工創業可獲2-40萬元的政府貼息創業貸款。
“掙了票子,換了腦子,回到家里辦起了廠子,幾年帶富一個村子”,返鄉民工在回鄉創業中大顯身手,正成為發展鄉鎮企業、繁榮農村經濟的生力軍。巴南區石龍鎮付方群利用外出打工掙到的錢,回鄉投資100多萬元興辦了汽修廠、商貿大樓,吸納了當地50多人就業。在外學得蔬菜種植技術的廖禮輝去年返鄉后,已投資3萬多元,承包了20多畝地,發展時鮮蔬菜和反季節蔬菜,年收入逾10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巴南區已引回近8000名返鄉創業者,投入創業資金20億元,興辦各類企業388家,經濟實體近7000個,年產值達40億元,有效吸納了5.7萬余名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