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崔霞最為忙碌。她一邊忙于車間生產管理,一邊還幫著這家剛投產的公司招募新工人。
五六年前,不足20歲的崔霞從安徽太和縣老家去了浙江嘉興,做起服裝加工。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去年底她和很多同鄉姐妹失去了工作。春節后,她很快又在位于太和縣城的安徽即發瑞泰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了這家規模企業38名班長中的一員。
從外出打工到回鄉就業,并成為一名企業管理者,崔霞的轉身折射出安徽為農民工就業和創業所作出的努力。
安徽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朱勇介紹說,省委、省政府堅持“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的四實原則,為農民工就業架橋鋪路。目前安徽全省從省領導到機關普通職工,都在關注農民工工作,已形成了幫助農民工就業和創業的良好氛圍。截至3月底,全省農民工轉移就業1165萬人,其中跨省勞務輸出840萬人,省內轉移就業325萬人,返鄉農民基本就業。
去年下半年以來,金融危機襲來,“保農民工就業”成為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詞之一。
作為農民工輸出大省,安徽省委省政府領導去年以來更加高度重視農民工就業工作。省委書記王金山赴阜陽、六安兩市對農民工返鄉及外出務工情況專題調研,并撰寫調查報告。1月10日、12日省長王三運兩次主持召開全省返鄉農民工創業座談會、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現場會,部署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全省各地勞動部門建立了農民工返鄉和外出務工日報告、周會商制度,全省5個縣、25個鄉鎮和50個行政村設立了農民工監測點,及時掌握農民工返鄉和外出務工動態情況,及時采取措施,解決遇到的問題。
為了鼓勵企業穩定現有就業崗位,省勞動保障部門拿出了一項項具體的政策措施:把保就業與保增長緊密結合起來,通過“五緩四減三補兩協商”,落實緩繳5項社會保險費、階段性降低4項社會保險費率、困難企業崗位失業保險基金補貼等措施,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崗位,已有2000多戶企業享受扶持政策,62萬職工就業崗位得以穩定;調整特定政策補助資金使用方向,使用特定就業補助資金1.5億元支持國有改制后困難企業,受助的300多戶企業承諾在2009年不實施規模性裁員,可穩定25萬名職工的勞動關系。另外,鼓勵大中型企業帶頭承擔社會責任,優惠措施幫助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穩定就業崗位。
安徽省相繼加入了華東、華南、華北和西部4個勞務協作區,進一步與當地政府簽訂了勞務合作協議。在重點輸出地區設立勞務工作站,開展跟蹤服務,合理有序地引導返鄉農民工外出。目前外出務工的75%流向了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區。
勞動保障、財政、農業等部門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聯手,形成了整體推進農民工培訓工作的合力。落實農民工培訓和技能鑒定補貼政策,統一農民工培訓補貼標準,組織開展定向、訂單、定崗式培訓,做到培訓、鑒定、就業緊密結合,去年全省共培訓農民工56.3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