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2007年,當李智勇在深圳維權時,網尚文化公司派出的各路人馬同時在全國十多個城市和地區鋪開了這種職業維權行動。經過兩年摸索,已經形成了與律師事務所、公司、行內人士以及行外人士合作的四種維權模式。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50家律師事務所、400多位律師加入了進來。另外,還有行業內60家公司、行業外30家公司與個人總共700多人加入了與網尚合作的維權隊伍。廣西一位做盜版的網吧經營者甚至聞風而動,投奔了反盜版維權隊伍。他告訴記者全國 100%的網吧都在使用盜版,而這樣給網吧帶來的收益占網吧總收入的百分之二三十,一個月下來可能也就是幾萬元錢。這位原來播放盜版現在打盜版的網吧經營者坦言,他棄暗投明的主要原因就是發現打盜版原來比播放盜版掙錢快。
李智勇等人的維權致富故事不脛而走。今年5月,北京的一位汽車經銷商甚至將股票全部清盤,將房產抵押取得貸款,要求加盟網尚文化的維權大軍。
網尚公司收取一定的保證金,然后將部分作品的版權授予對方或者將某個地區的維權業務發包出去,交給某個律師事務所或公司以及個人,然后采取專業化分工、流水線作業、批量化取證和訴訟,以此獲得不菲的收益,由參與方共同分成。這種模式讓反盜版維權隊伍迅速壯大,也引起了知識產權界以及法律界人士的深切關注。北京振邦律師事務所國際部主任喬煥然認為,知識產權本質是無形產權,這種無形性以及再加上網絡世界的可復制性導致了侵權的泛濫成災。要想遏制它,就必須進行方法上的創新。如果版權人注意和一些社會中介組織,如律師事務所,聯合起來,把反擊侵權的行為委托給律師樓達到一種利益均沾的模式,這對于中國保護版權是極為有利的。
半小時觀察:打擊盜版的人民戰爭
做反盜版維權能夠致富,這是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這么多年了,無論政府還是企業,都為反盜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各種法規條例、行政命令,三令五申,企業的打假隊伍也曾經四處出擊,可盜版依然大行其道。盜版越反越多的根源,就在于盜版有利可圖,反盜版卻常常得不償失。成本與付出不成比例,最后即使是受害企業也不得不偃旗息鼓,退避三舍。
|